陈锦荣-四十春秋话庙街.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锦荣-四十春秋话庙街

陈锦荣:四十春秋话庙街   陈锦荣先生,油麻地庙街贩商商会主席、油麻地饮食业联会主席、港九新界贩商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油尖旺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委员、油尖旺东分区委员会委员、油尖旺区议会促进油尖旺区旅遊业及本土经济工作小组委员、油尖旺防火委员会委员、油尖旺区议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增选委员、油麻地街坊福利会副监事长、粤韵曲艺苑会长。 香港油尖旺以及庙街,是九龙最先兴起的地区之一,密集的高楼下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的商业气氛。大量的商品从这裏出售、无数的商家在这裏转型,还有络绎不绝的中外遊客间接改变了这裏的市场。在此处经商,陈锦荣先生更像一位的守望者,坚持了常年服务的热情,也为朝夕相对的街坊和商贩朋友们爭取属於油尖旺共同的权利。 地区工作守传统 作为庙街众多商贩中经验丰富的一员,经历当地兴衰转换的岁月,陈锦荣先生对庙街的感情,已经与这裏融为一体,他曾在一次採访中毫不掩饰地表达出自己对庙街的喜爱:“这裏或许是世界上规模最集中的算命街,小小榕树下,超过50家风水档星罗密佈,中有灵雀算卦,西有塔罗牌占卜,只要天公作美,长凳上总是少不了排队等候的信徒。” 在这个有“男人街”之称的地方,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由於存在“朝行晚拆”经营模式,政府加强管理对庙街衝击不大,也就形成一种自由活跃的街头文化。在这个能买到砧板、小吃等的地方,集中了一代代港人昔日的回忆,也集中香港绝大部分的小贩,他们约350人註册经营,也有同等人数没有得到牌照,但共同和睦地存在一起,各做各的生意。在这个属於油麻地的地区,高楼比肩、矗立密集,有的甚至找不到原有业主,开发商若想重建还难以入手,不仅保存着果栏一类早期香港的批发市场,也因此保存了香港最早的民风民俗。试问,作为一个在这裏生活近半个世纪的人,又怎麽不对此产生生感情? 因此,作为油麻地庙街贩商商会主席,陈锦荣先生为辅助当地发展,团结街坊同行自然倾注不少心血:曾经庙街商贩虽得到营业执照,但相应水电配套卻不齐全,在电力普及的年代,这裏还有商户点火水灯照明,也有商户只能从他处拉出电线,分摊电费,既麻烦又不安全。因此陈锦荣先生与一众同仁,经过多年的努力爭取,终於在香港回归前成功为当地申请到合法供电。近些年,当地有不法之徒竟从高处往街上扔装有腐蚀液的袋子,气愤的陈锦荣先生呼籲各商户加强守望意识,若再发生类似事件,应尽量在一分钟内分头监视附近“三无”大厦,即无保安员、闭路电视及闸门的大厦梯口,爭取“黄金一分钟”,以便警方赶至抓犯:“我们这麽多人,天眼是死的,人是生的,更可靠。” 当庙街盖起两个牌坊时,陈锦荣先生也为当地成为香港市区第一个拥有牌坊的街道而兴高采烈。他的工作换来了街坊们的信任,若有所求首先求助於他的人不在少数。就当地居住众多南亚裔居民的情况,陈锦荣先生不仅帮助他们处理难题,也爽快直言,就相关的综援制度提出建议。 陈锦荣先生还身兼油麻地饮食业联会主席、港九新界贩商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油尖旺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委员、粤韵曲艺苑会长等职,在不同的行业中孜孜不倦地为街坊爭取权利。 回忆往昔岁月 四十,对陈锦荣先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数字,一是他落户油麻地、加入庙街“大家庭”到今天已经四十年了,二是他清楚的知道,这个让自己自豪和关注的地方是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慢慢兴起的: “庙街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形成市集、渐渐变成今日庙街,因为当时天后庙对面尚未填海造陆,不远处便是海湾,所以很多渔船道这里避风,所以又称油麻地避风塘。”不少久居船舱的渔民若是有空,便从此处登岸购物,买一些粮食、衣服、淡水、日用品等带回船上,吸引不少商贩到当地摆摊:“渐渐的,小贩在避风塘摆档口在庙面前越来越多,货物需求大,慢慢形成市集,因为有座庙,所以叫庙街。” 而後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参与朝鲜战爭与越南战爭,派兵到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因此成为美军停泊战船、休息度假的中转地。从战场上撤离到港的外国人,除了手头富裕的军官会到湾仔消费较贵的酒吧享受外,大多都会在庙街、甚至是周围油麻地一带的小店、士多摆个小桌子、喝酒聊天或是买些礼物,还促使当地发展出服务行业。 此时庙街的商品,以欧美人为主要客户,出售他们喜欢的商品,並按照西方人的身体比例,出售衣袖长或裤脚长的服饰或民族纪念品,供外国遊客购物送礼。因此也让“庙街”一词,成为国外遊客心中香港购物的代名词。 陈锦荣先生与庙街结缘的“四十年”也是从这段时期开始:“我爸爸以前做装修木工的,但1967年香港的建筑行业发生动荡,迫使不少工程停顿,所以父亲的失业让我们八个兄弟姐妹都面临生计问题,不得不白天卖肠粉、水果等。”从小接触商贩生活,让陈锦荣先生形成容易发现商机的眼光,所以当他十五六岁时从深水埔来到油麻地时,就知道这裏较适合自己的发展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