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第九课贫贱夫妻国学常识赖和杨逵钟理和钟肇政的.docVIP

第六册第九课贫贱夫妻国学常识赖和杨逵钟理和钟肇政的.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册第九课贫贱夫妻国学常识赖和杨逵钟理和钟肇政的

第六冊 第九課 貧賤夫妻 國學常識 2 一、賴和、楊逵、鍾理和、鍾肇政的比較 2 二、鍾理和集評 2 三、臺灣文學西遊記之四:鍾理和的貧賤夫妻  應鳳凰 3 四、與夫妻有關的故事 5 作者面面觀 7 一、富農之子,備受疼愛 7 二、修習漢文,文學啟蒙 7 三、移居美濃,經營農場 7 四、深造無望,潛心文學 7 五、結識台妹,家庭決裂 8 六、遠離家鄉,另謀出路 8 七、作品問世,勤奮創作 8 八、戰亂結束,踏上歸途 9 九、苦盡甘來,疾病纏身 9 十、病後返鄉,元氣已傷 9 十一、未獲青睞,創作不輟 10 十二、夫妻扶持,互換角色 10 十三、次子病夭,希望破滅 11 十四、文學生活,「投」「退」「改」「投」 11 十五、咯血病故,遺命棄文 12 段落大意 12 注釋補充資料 13 形音義彙整 14 一、同義詞語 14 二、義近成語 14 三、一字(詞)多義 14 修辭纂要 15 一、類疊 15 二、映襯 16 三、轉化 16 四、摹寫 16 延伸閱讀 16 ( 1.同姓之婚  鍾理和 16 ( 2.做田  鍾理和 23 考題觀摩 24 國學常識 一、賴和、楊逵、鍾理和、鍾肇政的比較 作家 風格 著作 賴和 以悲天憫人的胸襟,透視日治時代臺灣同胞遭受壓迫的情形。 小說語言長於映襯對比,凸顯主題;直書人物事件,表現諷刺。 臺灣白話小說的鼻祖,被礜為「臺灣新文學之父」。 一桿『稱仔』、鬥鬧熱 楊逵 終生秉持人道主義,具有強烈使命感的作家。 作品著眼於日治時期臺灣淪為殖地的悲慘境遇,展現反對壓迫者的抗議精神,也塑造臺灣人勇毅不屈的形象。 被譽為「臺灣的良心」。 壓不扁的玫瑰花、鵝媽媽出嫁 鍾理和 大多描寫個人生活周遭之人、事、物,及隱居鄉村期間的親身體驗。 語言質樸、平淡,雖表現生活中之悲苦、哀傷,但適可而止,有溫柔敦厚之風。 有「倒在血泊的筆耕者」之稱。 貧窮夫妻、笠山農場 鍾肇政 戰後才開始學習中文,投入文學創作與文學運動。 戰後作品最豐厚的本土作家,同時也是臺灣大河小說的開拓者。 濁流三部曲、魯冰花 二、鍾理和集評 (一)張良澤 鍾理和雖然身處殖民地,飄泊潦倒,卻能獨自默默地自修寫作,堅持文學立場,投稿掙扎,卻不以文學為安身立命的工具,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從不以日文寫作,阿諛奉承……無論戰前或戰後,卻很少人知道他,但凡知道他的人,無不喜愛他、欽仰他。 (二)彭瑞金「鍾理和傳」 鍾理和的文學顯現的作品與生命的交融,是一步一履痕,真真切切從荊棘道上走過來的,他經歷過孤苦無依的絕望景況,也經歷生死決於一線的大難,對生活和生命卻有過咀嚼,隨著生命的歷程,出現過幾度明顯的階段性蛻變,當他擁有一個難得的文學生涯的轉變契機,他所釋放出來的,事實上也是他一生文學的精華時,他的文學可以說是很個人化的,也可以說不是。 (三)彭瑞金「鍾理和的農民文學」 鍾理和其實並未特別強調農民或農業生活的特質,他只是自然地把農田耕地種田,從大自然、在大地上討生活當作天經地義,而又十分莊嚴的一件事情,與其去凸顯去強調他的作品的農民特質,不如把他的農民特質看做是他以農民的身分表達他的生活觀、生活哲學。 三、臺灣文學西遊記之四:鍾理和的貧賤夫妻  應鳳凰 一九一五年屏東出生的鍾理和是一般讀者較熟悉的戰後作家。他的傳奇故事──與同姓鍾平妹的戀愛,造成婚姻受阻,遂在二十六歲那年,帶著妻子私奔往大陸東北,以後在北平生活了六年,直到光復第二年才雙雙回到家鄉的經歷,曾經拍成電影「原鄉人」(李行導演,秦漢主演),是第一位傳記故事進入大眾電影映象的臺灣作家。 鍾理和回臺不久,不幸生了肺病,在醫院一住三年,用盡家產,夫妻生活是以陷入困境。在他貧病坎坷的一生中,堅持寫作,直到一九六○年八月,在一邊修改小說中,咯血稿紙而逝。死時才四十六歲。 成長、受教育都在日據時代的鍾理和(只比呂赫若小一歲,比張文環小六歲),因了這段特殊的大陸經驗,使他一生持續以中文創作。雖然早在一九四五年的北平即出版小說集夾竹桃,但他創作力最旺盛,產量也最豐富的時段,卻是他回到臺灣以後的十年,因此在文學史上,他明顯不屬於日據時期,而是臺灣戰後初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此處必須強調的是,鍾理和受到文學研究者注意,被排在少數第一流臺灣作家的行列,主要緣由,與其說是他那傳奇性,特殊際遇的一生,不如說是他那一系列精煉而動人的小說,以及他一生對待文學無可比擬的認真態度。 一般人雖然多少知道鍾理和的故事,卻不大認識或較少討論鍾理和在文學史的位置。作為戰後第一代臺灣作家,其人其作在文學史上至少有兩個面向,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1.另類殖民作家 鍾理和寫作最豐盛的階段,從一九五○到一九六○,正是五十年代國民黨剛進臺灣,致力鞏固政權最早的十年,也是一個高唱「戰鬥文學」「反共文藝」,提倡文學為國家服務的十年。那時候,整個文壇是大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