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基咪唑对2二甲基苯酚氧化聚合中底物的-高校化学工程学报.pdfVIP

聚乙烯基咪唑对2二甲基苯酚氧化聚合中底物的-高校化学工程学报.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乙烯基咪唑对2二甲基苯酚氧化聚合中底物的-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第27 卷第4 期 高 校 化 学 工 程 学 报 No.4 Vol.27 2013 年 8 月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Aug. 2013 文章编号:1003-9015(2013)04-0610-05 聚乙烯基咪唑对2,6-二甲基苯酚氧化聚合中底物的浓缩效应 张文丽, 王 奂, 申屠宝卿, 翁志学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浙江 杭州 310027) 摘 要:制备了铜-聚乙烯基咪唑(Cu(II)-PVI)络合物,用于催化水介质中 2,6-二甲基苯酚(DMP) 的氧化聚合,与传 统催化剂Cu(II)-EDTA 络合物相比,其催化效率约提高十倍。为探究Cu(II)-PVI 络合物催化效率提高的原因,采用 N,N’- 亚甲撑-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与 N- 乙烯基咪唑共聚合制备了 PVI 水凝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 PVI 水凝胶对DMP 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发现水溶液中DMP 的浓度先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而PVI 水凝胶中DMP 的浓度则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最后达到平衡,说明PVI 对反应底物DMP 有浓缩效应。认为Cu(II)-PVI 络合物催化 水介质中DMP 氧化聚合反应时,其催化效率的提高归结为PVI 微团对催化剂和反应底物的浓缩效应。 关键词:聚乙烯基咪唑;2,6-二甲基苯酚;氧化聚合;催化剂;浓缩效应 中图分类号:Q81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9015.2013.04.011 Concentration Effect of Poly(N-Vinylimidazole) on Substrate during the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of 2,6-Dimethylphenyl ZHANG Wen-li, WANG Huan, SHENTU Bao-qing, WENG Zhi-xue (State Key Lab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Abstract: Cu(II)-Poly(N-vinylimidazole) complex (Cu(II)-PVI) was synthesized and employed to catalyze the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of 2,6-dimethylphenyl (DMP) in water.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u(II)-EDTA catalyst, the Cu(II)-PVI complex catalyst shows an enhancement in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which is nearly ten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u(II)-EDTA complex.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reason of the high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Cu(II)-PVI complex,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was used as a crosslinkin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