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之道

四 明德凝道,止于至善 ——儒家的根据和目的 “君子不器。” 讨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 ——儒家道体和道用 中庸思想博大精深。从尧所谓“允执其中”,舜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到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再到《中庸》一文全面阐述“中庸”思想,以后历代儒家思想家也一直继承着这样一种中庸之道的传统。 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 ——儒家道体和道用 毛泽东说,“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 但是一直以来,中庸却遭受着部分的误解:1、不彻底,十成之事只做五成。2、模棱两可,两面讨好。3、庸碌无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4、庸俗、俗而不堪。中庸成了迂腐、圆滑、可厌的代名词。 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 ——儒家道体和道用 孔子的孙子子思在《中庸》一书中解释“中庸”的意思,是“执其两端而用其中”。 《中庸》在“一篇之体要”的首章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北宋的程颢、程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二程全书》) 朱熹也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庸”思想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要求适中,适度,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 ——儒家道体和道用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 ——儒家道体和道用 宥座 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 ——儒家道体和道用 炒青菜:炒得过了则太老;炒得不及则太生。恰到好处,不老不生,才好吃。 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 ——儒家道体和道用 中庸思想,有其内在的逻辑: 中庸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尚中”是中庸的逻辑起点, “时中”是中庸的内在本质, “中正”是中庸的规范准则, “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标。 “尚中”的基本内涵是“无过无不及”,“时中”的基本内涵是“无可无不可”,“中正”的基本内涵是“礼义”,“中和”的基本内涵是天人和谐之美。 天人合一:中庸的理论基础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尚中:中庸的逻辑起点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吾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时中:中庸的内在本质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时中”,即“随时以处中”,即孔子的?“无可无不可”。就是“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与其他诸人的区别在于,其他诸人固守一节,而孔子则?“无可无不可”。 时中:中庸的内在本质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知中然后能权,由权然后能中。 “时中”就是变通趋时, “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调试,即在过与不及之间加以调控、调节,从而得其中,适其度,获其均。 中正:中庸的规范原则 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所说的:“礼乎礼,所以制中也。” 朱熹《集注》引谢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 “无适”、“无莫”正是“无可无不可”。然而,“无可无不可”必须服从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义。 中正:中庸的规范原则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中和:中庸的理想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 ——儒家道体和道用 中庸,既是一种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理想目标。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它能使人适其“度”;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它能使人合于“礼”;作为一种理想目标,它则帮助人们体认并受用宇宙自然的和谐之美。 五、以诚致明,持中贵和 ——儒家道体和道用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