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文科课件).pptVIP

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文科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文科课件)

15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洋务派:洋务运动 器物层面 维新派:戊戌变法 革命派:辛亥革命 制度层面 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思想层面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变法思想 一、开眼看世界(19C40-50s) 1.背景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 (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为例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地主阶级抵抗派) 2.林则徐 魏源 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军事、科技 表现: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 代表作品: 《各国律例》 《四洲志》 (1)林则徐 ④地位: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代表作品:《海国图志》 地位: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2)魏源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一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材料二 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 ②魏源思想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③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 师夷长技以制夷 只看到表象,未看到本质, 表象:外国的“船坚炮利”,中国军事装备落后,导致了鸦战的失败。 本质:根源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正确认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是他对西方的了解还 不深入,知识开了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的师夷体现了其思想的开放性,二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特点:(细化) ?林则徐敢于冲破传统 封建思想的束缚,开眼看世界 ?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主义世界形势 ?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寻求强国御侮 之道,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 者 代表作品 内 容 姚 莹 yóu 《康輶纪行》 介绍西藏、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历史地理知识。 shē ? 徐继畲 《瀛环志略》 介绍世界各洲的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等。 nán 梁廷枏 《海国四说》 介绍对英国、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 ⑶其它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的接连出版 3.评价 (2)积极方面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意识) (3)局限性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 (1)性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1.背景:内忧外患 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二鸦后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 2.含义: “中学为体”: 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 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C60-90s) 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纲常名教) 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5.实践: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工业(军用、民用) 筹划海防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6.本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破屋子”: “裱糊匠”: “东贴西补的材料”: “何尝能实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