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聊斋志异_中_女强人_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pdfVIP

从_聊斋志异_中_女强人_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_聊斋志异_中_女强人_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

·蒲松龄生平思想研究· 文章编号: ( ) !#$%!# #’ %$!($! 从《聊斋志异》中“女强人”形象看 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 张文澍 ( 北京师范大学 古籍研究所,北京!(’) 摘要:蒲松龄在《 聊斋志异》中描写了一类能力过人,气盖须眉, 甚至略带强横的妇女形象,或为正面意义的,或为负面意义的。她 们不像书中另一类美艳动人、聪慧狡黠、娇憨柔媚的美女形象那 样浪漫超凡,而具有更直观的社会现实感。蒲松龄既表现出她们 才智手腕的超群,暗寓褒贬:褒扬其中贞烈、侠义的人;贬斥另外 悍妒、败德的人,而最后,都让她们以传统纲常,特别是妇德妇道 为依归。这显示了蒲松龄素常崇尚的侠义与妇女三从四德两层观 念在其所创艺术形象身上重合时的兼容与变形,更显示出他并未 突破传统伦理道德的藩篱,而是在试图寻找其人性思想与传统思 维之间的平衡点。他经常引用典故、运用史笔更夸张性地强化了 这一倾向。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集;女强人;妇女观;伦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 - 蒲松龄著《 聊斋志异》,记述鬼狐花妖之事,叙写男女至爱之 情,至今历历传在人口。至于专取侠肝义胆之“ 女强人”写入家庭 伦理之题材,则显出其别具一格的妇女观与传统男性中心伦理价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张文澍( !,’+.),男,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 !( 值观的融合。而其用借史法、史笔书写此类家庭小事,不惜牛刀屠 鸡,更深化了蒲氏眼中此类题材内在伦理、道德之重要性。今摘取 书中《侠女》、《红玉》、《妾击贼》、《商三官》、《大男》、《仇大 娘》、《乔女》共! 则,以《乔女》为中心,共成一虚拟叙述系统;取 蒲氏《文集》内有关诗文为一中心,别成一真实叙述系统,相互印 证,将此问题作一铺展论述。 《聊斋志异》卷 《侠女》写金陵顾生母老家贫,年二十余内 室犹虚。顾母深以无妇、绝祧为忧。一日,对门来一女子偕一老媪 赁居。女子貌绝美,时因家政之难就顾氏母子乞助;顾母身瘿恶 疾,彼亦皆代为操劳,唯仪态凛然难近。忽一日嫣笑挑逗,自委身 于顾生。生有睲友,实妖狐所化,艳女之色,屡狎犯之。女传语警 诫;不听,犹扬言将播散生、女二人之事,且于生、女将交欢之顷排 闼闯入,恶语犯人。女终忍无可忍,手刃之。后女母死;女竟为顾生 产一子,忽而翩然消踪灭迹。再数日,夜半悄然归,手提一革囊,内 盛人头,始道明原委。云:父为官,被仇人所陷,仓卒负母出,隐名 复仇。因顾生代行养母之情,兼感其贫而无妇无子,遂自荐枕席。 言讫,倏尔不复见。 观文中,侠女无名无姓,身怀绝技,为一复仇形象。其不倩媒 妁作伐而自请委身于人,出语惊人:“枕席焉,提汲焉,非妇伊何 也?业夫妇矣,何必复言嫁娶乎?”此番话语于夙称“礼仪之邦”之 古代中国直可视为离经叛道,而观其刺杀仇人成事后曰:“向云 ‘可一而不可再’者,以相报不在床第也。为君贫不能婚,将为君 延一线之续。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复来,遂至破戒而再。今君 德既酬,妾志亦遂无憾矣。”“隐姓名,埋头项,已三年矣。所以不 即报(仇)者,徒以有母在;母去,又一块肉累腹中:因而迟之又 久。”可见,侠女种种诡谲隐秘之行皆出于报父仇。其不待媒妁即 许身顾生,既出于感戴彼母子代己养母老,更出于深知报达人者, 莫如救人所急—— —顾家所急在于无妇、乏祧;又顾及自己身处危 急,不得暴露,故径献身而略无犹豫。中国历来有“百善孝为先”、 #$ “人无后(案:所谓“后”,古代宗法社会意谓男性子嗣)为大”、 “人无信不立”等古语,如此大道理套小道理,则侠女行为之不经 不伦原以大经大伦为前提,可爱而不可恶。 卷 《红玉》写广平士子冯相如夜遇东邻狐女,两相悦好而同 ! 居,为其父窥知后怒而斥罢。后娶良家女,得一子。一日,妻为势宦 所夺占,不屈死;父亦竟为殴毙。相如“冤塞胸吭,无路可伸。”忽 一虬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