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二两章测试卷
1.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2.下列现象中,不是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空气流动形成风 B.洒些香水使整个房间充满香味 C. 潮湿的地面变干 D.房间里一个人抽烟,其他人在吸“二手烟” 3.在物体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前提下,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较多 B.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较高的,所含的热量较多 C.同一物体温度较高时,所含的热量较多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C. 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D. 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5.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 划火柴,火柴被划燃 C. 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 D. 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6.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 ) 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 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 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7. “高处不胜寒”,意指山越高气温越低,对其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 A.高山的森林茂密,岩石多,比热容大,温度变化较小 B. 高山的空气比平地稀薄干净透明,吸收太阳热量少 C. 高山的风速大,加速山上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 D. 热空气因膨胀上升,膨胀对外做功,山上内能减少 8.由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9.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甲、乙两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甲、乙两物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 ) A.若C甲=C乙,则m甲=m乙 B.若C甲=C乙,则m甲<m乙 C.若C甲>C乙,则m甲>m乙 D.若C甲<C乙,则m甲<m乙 10.已知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 B. 铜块一定不会向铅块传热 C. 铅块一定向铜块传热 D. 铅块、铜块之间不一定传热 11.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 A.0.9×103J/(kg?℃) B.1.8×103J/(kg?℃) C.3.6×103J/(kg?℃) D.1.2×103J/(kg?℃) 12.有三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同,比热容之比C甲:C乙:C丙=3:4:5,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4:5 B.5:4:3 C.12:15:20 D.20:15:12 13.长期运行在盘山公路的汽车要在底部添加一个附加水箱,不断向刹车片浇水降温.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刹车片温度升高,是车轮毂热传递造成的 B.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刹车片与车轮毂摩擦造成的 C.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 D.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蒸发吸收热量的特点 14.一杯香浓的豆浆可以让我们的早上有一个精力充沛的开始.电动豆浆机在工作过程中,转动的叶轮将豆子打磨研碎,加热体将豆浆加热至煮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电后叶轮转动,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 从开始加热到豆浆煮熟的过程中,豆浆的内能不变 C. 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喝刚刚煮好的豆浆时,在它表面吹气可以加快豆浆的升华,使它凉得快些 15.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_________ 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 ___ ______ .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表明 ________ _ . 16.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 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