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综述论文】中医诊治疫病的学术源流研究论文范文.doc

对于【综述论文】中医诊治疫病的学术源流研究论文范文.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于【综述论文】中医诊治疫病的学术源流研究论文范文.doc

  对于【综述论文】中医诊治疫病的学术源流研究论文范文 对于【综述论文】中医诊治疫病的学术源流研究论文范文 导读: 中医诊治疫病的学术源流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近三十年来中医疫病相关研究论文的分类、整理与分析,搜集 中医疫病的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相关论述, 初步整理了目前中医药诊治疫病的学术 源流及其理论体系的历史演化情况的研究成果, 初步拟定了本研究的主体内容与 研究目标。 关键字:中医基础理论,疫病,学术源流,综述 据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疫病史鉴》 ,从西汉中后期到公元 1840 年,中国至 少发生过 314 次疫病[1]。 据张志斌 《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 , 公元前 674 年~1840 年间,中国古代有史志记载的疫病发生 998 次;据梁峻《清史·医药卫生志·卫 生防疫篇》 ,从 1840~1911 年有疫病流行 39 次。 中医药不断抗击疫病,也在这个 过程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确定中医疫病的概念和研究范围,研究中医药诊治疫病 的学术源流及其理论体系的历史演化情况,对于今天的我们非常重要:无论是面 向过去,了解中医药诊治疫病的历史全貌,以史为鉴;还是面向现实,构建中医 疫病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中医药防治疫病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疫病的概念和研究范围1.1 疫病概念 什么是疫病,这是做中医诊治疫病的学术源流研究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只有弄清疫病的含义与范围,才能在研究中紧扣主题。 《中医疫病学》[2]的观点是: “疫病是由疫疠病邪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和 广泛流行性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总称。 ” 《现代中医疫病学》[3]认为: “疫病 又称‘瘟疫’ ,是指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较大范围流行的一类疾病。 ” 而《中国疫病史鉴》[4]指出: “在一些先秦的著作中如《礼记》 、 《淮南子》 、 《吕氏春秋》等等,均提到“疫”字,但没有明确的定义。 从《礼记·月令》 : “民殃于疫。 ” “民必大疫,又随以丧。 ”等条文来看,疫病的伤亡损害是比较严 重的。 许慎《说文解字》提出: “疫,民皆疾也。 ” “皆”字说明疫之发病具有一 定的广泛性, 这种广泛性是否与传染有关?在当时的著作中找不到更充足的理由 来肯定或否定。 只能这样理解,传染病的发病也具有广泛性,所以疫病包括了传 染病在内,但并不局限于传染病。 较早提出“疫”之传染性的是隋代《诸病 源候论》 ,认为疫疠乃“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 及外人。 ”如明吴有性《温疫论》说: “时疫能传染于人。 ” “病偏于一方,延 门阖户,众人相同。 ”综上所述,可以确定,疫病是指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 而且伤亡较严重的一类疾病。 包括的病种是相当广泛的,包括多种传染病,也可 能包括某些非传染性流行病。 因为古代的记载相当笼统,要把它们再作区别是相 当困难的。 ”与此类似, 《带您走进lt;温疫论gt;》[5]认为: “疫病是指具有传染或流 行特征而且病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 ” 上 3 4 5 6 7 8 9 10 对于【综述论文】中医诊治疫病的学术源流研究论文范文 导读: 述几种通行定义的争议主要在于:疫病同时兼具传染性和流行性,还是只 具备其中一个特征。 笔者支持后者:首先,从继承中医诊治疫病的学术思想这一 角度看,我们应当尽可能依从前人对于“疫病”的理解,尊重他们的智慧,提炼 其学术精华, 充分发掘其理论与临床价值,从而让这些经验更好地运用于我们今 天的中医诊治;其次,从还原中医诊治疫病的历史原貌这一角度看,古代相关记 述较为笼统, 在研究疫病相关学术理论的历史演化脉络过程中,我们需要搜集更 为广泛的资料,尤其是在探究伤寒、温病之争历史真相等时,如果完全用现代视 角强行区分,将会肢解历史,遗漏许多重要信息。 当然,笔者在选择相关历史资 料时,将尽可能注意兼顾传染性与流行性二者。 此外,对于“急性发热性疾病” 、 “病死率较高”等关键词,笔者认为从上述 两个角度出发,可以不在疫病定义中明确表述,但在资料选取时,在尊重原始文 献的前提下,应尽量体现出来。 1.2 疫病研究范围 关于疫病研究范围,笔者较为认同《中医疫病史鉴》的观点:①文、史、医 籍中以“疫” 、 “疫疠”记载的资料均属考查范畴。 ②已被确认是传染病的其他名 称或具体病名记载的资料,如“痘”——天花、 “吊脚痧”——霍乱等等均属考 查范围;不确定者,如“伤寒” 、 “时气”等等,则当资料中注明了传染或流行、 伤亡较重等特点时,属于考查范围。 ③具有地方病特征的记载,一般不属疫病考 查范畴。 同时笔者参考《现代中医疫病学》等的观点,考虑在疫病防治史范例研 究部分,细致考察虫媒(疟疾) 、动物源性(鼠疫) 、性传播(梅毒) 、消化道(霍 乱) 、呼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