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士绅对文化名胜的传承——以湖北黄州为例.pdfVIP

明清士绅对文化名胜的传承——以湖北黄州为例.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士绅对文化名胜的传承——以湖北黄州为例.pdf

阁 学术论坛嫩“\理论月刊2011年第2期 明清士绅对文化名胜的传承 ——以湖北黄州为例 赖玉芹 @苌驮学历史芍虢,涮E武汉430072) 摘要:明清时期地方社会的士绅群体已经形成。成为地方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是地方利益的代言人. 是官与民沟通的中介人。是国家政策的解释者,在对本地文化名胜的保护传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湖北黄 州为例。士绅对文化名胜的保护传承包括维修古迹、立祠祭祀、兴建书院、赋诗作记、考证溯源、保存文物等几方 面.以此为基础探讨士绅传承文化名胜对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的意义。本文旨在揭示明清士绅阶层所承担的文化 使命和社会责任。探讨士绅在地方社会所发挥的作用,并试图对今天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明清;士绅;文化名胜;黄州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129(263)=48 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2--0057-03 耿定向门徒萧继忠与王异等建成“问津书院”。书院在明末 一、对文化名胜的保护传承 毁于战火.清康熙六年。本县邹互初、操之盛等人先后修建 文化名胜。笔者将之定义为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景 祠垣讲堂.奉孔子像。讲学不辍.乾隆年问.又重修圣殿和讲 名胜、文物遗迹、文化著作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说、 堂。跚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于黄安的滠源乡.人们在 风俗、精神特性等。明清时期,士绅面对这些丰富的文化遗 此建双风亭,兴祠祭祀。南宋时黄冈建有二程夫子祠和河东 产。以高度的责任感进行保护和修缮,使之恢复原貌、焕发 书院。清雍正时,在书院讲堂后祭祀.乾隆时,祠宇颓坏。知 生机。还结合时代特色、统治意识挖掘进行选择性的翅造。 县王正常在士绅的请求下倡修。将像移到祠前。p】咸丰三年 挖掘其文化内涵.使之打上时代的烙印.继续流传后世,发 祠被毁.光绪元年改建于魁星楼下。 扬光大。 对于苏轼。黄州人始终心怀崇敬,建祠多处.仅黄州一 1.名胜古迹.恢复维修 地就有两处苏文忠祠。其中一祠在明代天顺年间由佥事沈 明清时期。许多地方都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 靖移建于洗墨池畔.后因被民居侵没,万历时由知县茅瑞征 存.诸如黄冈的东坡赤壁、雪堂、孔子问津处、李白等人的游 增葺;清代康熙年间,知府宋荦寻访旧址。重修洗墨池,并建 历处以及黄梅的四祖寺、五祖寺等佛寺道观等等。但是.这 共祀苏轼、王禹傅等人的宋贤祠:另一个苏文忠祠在赤璧 些历史遗迹在漫长的时光中会年久失修或是被战火、天灾 矶,清代由黄冈邑绅刘维祯重建。东晋大司马陶侃为荆、江 毁坏.需要一代一代的维护和重侈.因此地方官府和士绅往 二州刺史。黄梅属其辖境.但黄梅人为之立庙祭祀长达百 往努力恢复旧貌。使之保持名胜的光彩。作为地方的象征而 世:到明代.士子易菱先、程许成等鉴于旧庙狭小,酸金t 不断传承。 修。将基址迁到河浒,焕然一新。明 因苏轼作赋而成名的赤璧.成为黄州最富盛名的名 神仙灵异多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人们不断创造出来 胜.明清时期不断修复:“山上楼阁颇多.明末悉毁。康熙间 的。他们本身是凡人,由于对本地立有功德.消灾除患,屡显 知府于成龙建堂.膀日‘二赋’.知府郭朝柞膀日‘东坡赤 灵异.故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睾。麻城的福神——土主. 壁’.厥后屡有修葺.咸丰问贼毁。同治七年。邑人刘维桢率 相传以灭火灾得道飞升于五脑山.本邑人就地建祠。明代矗 营弁醵金重建。顿复旧观”。叫 靖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