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初探.PDFVIP

南昌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初探.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昌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初探

第63卷  第5期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REVIEW   Vol63 No5 2017年 9月 Sept. 2017 南昌市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初探 1,2) 2) 2) 2) 李志文 ,郭福生 ,孙丽 ,黄宝华 1)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13;2)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昌,330013 内容提要:梅岭主要以新元古代花岗岩为地质基础,在长期的构造抬升和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以垄状山脊/ 锯状山脊和侵蚀沟谷为组合的地貌特征,其代表性地貌为大小不同和圆度各异的石块堆积,广泛分布于山顶、山谷 和缓山坡上,对于其形成机制,过去常被认为是冰川遗迹或倒石堆。通过研究这些石块堆积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 律,笔者认为属石蛋地貌,可分为裸露型石蛋地貌和埋藏型石蛋地貌。二者的广泛分布,表明梅岭处于花岗岩地貌 演化的幼年期晚期—青年期早期阶段,发育机制与当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湿热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其中的裸露型石 蛋主要与埋藏型石蛋剥露、裸露岩石的球状风化和倒石堆的球状风化有关,沟谷中的石蛋流主要形成于裸露岩石崩 解破碎后顺坡滚动、土体崩塌导致埋藏型石蛋出露和顺坡滚动、洪水搬运、季节性冻融作用使岩石顺坡蠕动等方式 的综合作用下。埋藏型石蛋主要是在花岗岩内部裂隙和节理的控制下,形成于温度和降水对不同深度花岗岩的差 异性风化作用。 关键词:梅岭;裸露型石蛋;埋藏型石蛋;分布与形态特征;形成机制   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地壳5~30km深度,在构造 2007),并着重探讨了裸露型石蛋的形态特征与分 抬升与风化剥蚀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出露地表,于不 布规律(曾昭璇,1960;曾昭璇和黄少敏,1977;梁诗 同气候带、海拔高度和外营力作用区形成了类型迥 经等,2006;崔之久等,2007),关于其形成机制,部分 异的地貌形态(崔之久等,2007)。许多学者系统研 被认为是冰川漂砾(李培英等,2008;徐兴永和于洪 究了这些地貌的形态特征、发育机制(Campbell, 军,2012)或风化—剥蚀的残余物(曾昭璇,1960;曾 1997;Twidale,2005;Migon,2006;曾昭璇,1960;曾昭 昭璇和黄少敏,1977;施雅风等,1989;崔之久等, 璇和黄少敏,1977;梁诗经等,2006;魏罕蓉和张招 2007)等。这些成果,为石蛋地貌的进一步研究奠 崇,2007;崔之久等,2009;杨增海等,2016)和旅游功 定了基础,但也可以看出,对裸露型石蛋地貌的形成 能(陈安泽,2007a,2007b;卢云亭,2007;叶张煌等, 机制尚存在明显分歧,对埋藏型石蛋的研究更加少 2014)。花岗岩地貌的形成看似简单,但也是很有趣 见。然而,在石蛋地貌的应用中,其保存状况被作为 的科学问题。如,对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韩同林 划分风化强度的主要参照物(熊广政和冯敏,1965; 等(1998,1999)率先提出是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 Ehlen,1999;崔之久等,2007),裸露程度被视为水土 证据,虽得到了吕洪波等(2006)等文献的赞成,但 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重要标志(曾昭璇,1960;曾昭璇 遭到更多学者的反对(李德文等,2003;章雨旭, 和黄少敏,1977;尤联元和杨景春,2013),体现了十 2005;章雨旭等,2011;周尚哲,2006;施雅风,2010; 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进一步揭示 朱银奎,2014)。 裸露型石蛋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埋藏型石蛋的形态特 对以垒叠石块为特色的起伏地形,曾昭璇 征与形成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1960)将其命名为石蛋地貌,并认为是山顶、山谷 梅岭,地处南昌市西北郊 15km处,面积约150 和缓山坡上唯一出色的特殊地貌,从而揭开了研究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