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倍昌成大医学院,微生物暨免疫学研究所医学、科技与社会.pptVIP

杨倍昌成大医学院,微生物暨免疫学研究所医学、科技与社会.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倍昌成大医学院,微生物暨免疫学研究所医学、科技与社会

十分鐘,小任務 * 改寫成別人看得懂的短文 你的策略是甚麼? 該如何解決專家與常民之間的隔閡問題? 科普語體的式樣與選擇 * 主題式:主題、核心概念細節。 問題式:問題、解決過程、結論。 你認為目前台灣社會需要什麼科普文章? * 楊倍昌 成大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 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 科普文章中,書寫生物學的語言 討論語言的三個問題 精確 理解的侷限 台灣案例調查 * * 科技語言要有強烈的排他性 - 排除隨意性、形象姓、鼓動性 - 如何做? 2017/3/7,科技溝通上課的敘述: 專有名詞的障礙。 沒有貼近日常生活、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比喻。 沒有興趣,缺乏與自身的關聯性。 一般人沒耐心聽細節 (科學細節太多) 專業之內,兩種聽不懂別人陳述的原因 不了解名詞的意思。 無法明白別人推論結果的邏輯 (科學細節太少)。 * 2017/3/7,科技溝通上課的敘述: 專有名詞的障礙。 沒有貼近日常生活、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比喻。 沒有興趣,缺乏與自身的關聯性。 一般人沒耐心聽細節 (科學細節太多)。 科學家之間,避免語詞(物)誤解的做法 * 五種生物學的方法 一、實存主義 (感官經驗之內) 二、以形態學、解剖學為基礎的分類法 三、透過共識與教育而統一命名 四、蒐集博物、分享研究材料 五、利用圖像記錄。 楊倍昌:2008,看不見的工具:像生物學家一樣思考,STM中心,頁41-73 1. 實存主義 對應實在物質 物自身就只是物質 觸摸得到,不談生命力、目的因、靈魂之類的東西 * 2. 以形態學解、解剖學、拆解小單位為基礎的分類法。 丹麥人林奈 (Carl Linnaeus, 1707-1778) 所提議的二名法將分類法則落實到命名系統的方法。林奈在1735 (28歲)年旅居荷蘭時,以拉丁文發表他在物種分類上極為簡潔的原則。林奈沿襲亞理斯多德以來通行的形態學 (morphology) 和目的論 (teleology) 的觀念,他首先將自然生物分為三類:動物、植物、以及礦物 。 中國文化裡也有一套用來分類生物的基礎。春秋戰國《爾雅》用草、木、蟲、魚、鳥、獸、畜七章來概括對動、植物界的分類。沿用到本草綱目還是用相同的體系 (水、火、土、金石、草、穀、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 * 3. 透過共識與教育而統一命名(學術拳頭) 林奈到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Uppsala University大學任教,學徒眾多。 積極與當時其他重要的自然科學家通訊交往,更擴大他的影響力。 1788年,英國倫敦林奈學會成立。同行間討論科學進展而已,也是尋求共同語言的好場所。 十九世紀時,英國當年日不落國的強勢,林奈學會成為統一命名的權威機構。 * 4.蒐集博物、分享研究材料 熱心人士將蒐集的博物送交英國皇家學會儲存,這些龐大的原種 (archetype) 形成客觀的參考標準。 設置生物材料的種源資料庫都是提供標準研究材料的很重要的機構。(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German 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and Cell Cultures;National Culture Collections, UK;Microbial Information Network of China, etc.)。 許多雜誌在接受文章的同時也進一步要求作者必須將材料分享他人。 * 5. 利用圖像記錄 (直覺感官) One photo tells a thousand words 現代細菌學的奠基人物中,柯霍的成就除了分離出病原菌之外,他所拍攝的細菌照片也是一絕。他強調透過顯微鏡頭下的照片他可以精準的陳述他所說的病原是甚麼。柯霍把這些明明只是技術性的圖像想成不證自明的證據。 Monique Sicard: La Fabrique du Regard. 視覺工廠:圖像誕生的關鍵故事。陳姿穎翻譯,2005,邊城出版;台北市。 另類觀點: M. Sicard 由文化史的角度提出反省:「我們如何能相信圖像?我們還能相信嗎?明知圖像並非實物,地圖不等於疆土,我們還能將它們當作絕對的證據嗎? * 讀懂生物科學的陳述句的密訣 把句子濃縮成只剩下主詞、動詞 (很簡化的動作)、受詞的句型。 把知識的內容提煉成了句型內的單元後,就可以跟玩積木遊戲一般把它代換、移動、擴充,常常會生出新見解來。利用這種玩積木遊戲的方法閱讀古今的生物科學文章都適用。剩下主詞、動詞、受的句子只要多讀兩遍,很容易就能察覺推理之間是否有矛盾,並且設計實驗來檢視。 * 烏腳病在台灣北港的故事 * 案例 陳拱北 (1917-1978) 等人報導喝含砷的井水會引起烏腳病的研究裡:「台南縣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