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健康必备书:这样吃气色才会好—李家雄,郭月英.pdf

中医食疗健康必备书:这样吃气色才会好—李家雄,郭月英.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Content 第1节:什么是面诊(1) 第2节:什么是面诊(2) 第3节:青 壮 年 篇(1) 第4节:青 壮 年 篇(2) 第5节:青 壮 年 篇(3) 第6节:青 壮 年 篇(4) 第7节:青 壮 年 篇(5) 第8节:青 壮 年 篇(6) 第9节:青 壮 年 篇(7) 第10节:青 壮 年 篇(8) 第11节:青 壮 年 篇(9) 第12节:青 壮 年 篇(10) 第13节:青 壮 年 篇(11) 第14节:青 壮 年 篇(12) 第15节:青 壮 年 篇(13) 第16节:青 壮 年 篇(14) 第17节:青 壮 年 篇(15) 第18节:青 壮 年 篇(16) 第19节:青 壮 年 篇(17) 第20节:青 壮 年 篇(18) 第21节:青 壮 年 篇(19) 第22节:青 壮 年 篇(20) 第23节:青 壮 年 篇(21) 第24节:青 壮 年 篇(22) 第25节:青 壮 年 篇(23) 第26节:青 壮 年 篇(24) 第27节:青 壮 年 篇(25) 第28节:青 壮 年 篇(26) 第29节:中 老 年 篇(1) 第30节:中 老 年 篇(2) 第31节:中 老 年 篇(3) 第32节:中 老 年 篇(4) 第33节:中 老 年 篇(5) 第34节:中 老 年 篇(6) 第35节:中 老 年 篇(7) 第36节:中 老 年 篇(8) 第37节:中 老 年 篇(9) 第38节:中 老 年 篇(10) 第39节:中 老 年 篇(11) 第40节:中 老 年 篇(12) 第41节:中 老 年 篇(13) 第42节:中 老 年 篇(14) 第43节:中 老 年 篇(15) 第44节:儿 童 篇(1) 第45节:儿 童 篇(2) 第46节:儿 童 篇(3) 第47节:儿 童 篇(4) 第48节:儿 童 篇(5) 第49节:儿 童 篇(6) 第50节:儿 童 篇(7) 第51节:儿 童 篇(8) 第52节:儿 童 篇(9) 第53节:儿 童 篇(10) 第54节:儿 童 篇(11) 第55节:儿 童 篇(12) 第56节:儿 童 篇(13) 第57节:儿 童 篇(14) 第58节:养生事典篇(1) 第59节:养生事典篇(2) 第60节:养生事典篇(3) 第61节:养生事典篇(4) 第1节:什么是面诊(1) 什么是面诊 看五官,观气色 辨脏腑之病 “疾病欲来神色变”,身体的变化过程,无论是从健康到生病,或是 由病中慢慢康复,其转变大多是循序渐进的,而且都有蛛丝马迹可循, 一定会出现某些征兆。只是这些征兆有的很明显,很容易让人察觉到而 及时调理或治疗;然而也有的难寻痕迹,或因个人敏锐度不足忽略了, 而导致其恶性发展,直到超出身体极限,健康亮起红灯。 通过本篇就可以学习到简易的方法来观测健康的变化,并能提高自 己观察力的敏锐度,从五官形气所隐示的征兆,掌握“治未病”之先机, 及早防治和调整。 什么是面诊 看五官。观气色 辨脏腑之病 面诊,即医生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对面部整体以及面部五 官进行观察, 从而判断人体全身与局部的病变情况。所谓“相由心生”, 内在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或是心理变化,终会表现在脸上的相关区域, 所以脸部的望诊最能洞察病机、掌握病情。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中医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就指出:“十二经 脉,三百六十五路,起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 (孔)窍。”说明人体内脏 功能和气血状况在面部有相应表现,人们可以通过对面部各种状况的观 察,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病情变化。因此,面诊是有根据的。 五脏之气外应于五窍: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 舌者心之官、耳者肾之官。所谓官有“司管”的意思,在临床上可以归纳 为以下: 肺气通于鼻,肺脏和顺健康,则鼻能闻香臭;肺有病状则喘息鼻 张,影响呼吸气息。 肝气通于目,肝气顺则目清明,目清则能辨五色;肝有病状则目眦 会发青,影响视觉。 脾气通于口, 脾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脾有病状则唇色发黄,影 响消化吸收功能。 心气通于舌,心气和顺则舌能辨五味; 心气不顺有病状则舌卷短,且颧发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