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七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

THE END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 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定了〈明斯克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客观: 主观: ???????????????????????????????????????????????????????????????????????????????????????????????? ???????????????????????????????????????????????????????????????????????????????????????????????? 苏共被排挤出国家政权, 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 政变的发动者本想挽救苏联这个濒临 解体的超级大国,而政变失败的结果 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将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 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 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 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 俄罗斯国旗升起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被宣布停止存在。一个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 69 社会主义遇到了重大的挫折 《阿拉木图宣言》 1991.12. 22 《明斯克协议》 1991.12. 8 八一九事件 1991.8. 19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1991.8 备注 事件 时间 将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 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的质变 苏联完全解体 成立“独立国家 联合体” 思考:苏联解体的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 1、背景: 思考:戈尔巴乔夫改革前他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 民族矛盾尖锐 国民经济发展衰退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 1、背景: 2、内容: 3、结果: 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 民族分裂,国家走向解体。 *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一阶段:列宁的探索 第二阶段: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第三阶段:突破的尝试 第一阶段:列宁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失败)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正确途径) 1、苏联工业化方针最显著的特点是? 2、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存在的问题? 3、如何评价农业集体化? 4、“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第二阶段: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 “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英国首相丘吉尔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 但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突破的尝试: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不作要求) (1964~1982) (1953~1964) (1985-199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成果(后果)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 问题 改革的重点 农业 经济领域 转 向 政治领域 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 苏联剧变并最终解体 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补 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共领导 比较: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 结果 策略 政治 前提 目标 改革 性质 指导 思想 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 戈尔巴乔夫改革 体制僵化、丧失活力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 全盘西化 削弱、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党的领导 经济改革失败,过早政治改革 失败、解体 计划经济阻碍生产力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逐步推进,比较稳妥 成就辉煌 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⒈中国的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⒉中国的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⒊中国的改革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发挥了国家职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⒋中国的改革坚持国家统一的最高原则。 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另一方面,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