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 定稿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成熟.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课 定稿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成熟

* * * 二、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西周春秋:“世卿世禄”制(世袭) 2、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军功) 3、汉:察举制和征辟制(才能、品德)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 九品中正制图 魏晋南北朝时保 证世族特权的官僚选 拔制度。东汉末,曹 操当政,提倡“唯才 是举”。后曹丕采纳 建议,推选各郡有声 望的人出任“中正”, 将当地士人,按“才 能”分别评定为九等, 政府按等选用,谓之 “九品官人法”。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 “九品官人法”,仍保持了曹操用人“不计门 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 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 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 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而靠 世袭为官的士族日 益腐败,缺乏行政 能力,到南朝已经 走向末路。因此, 到隋朝时,它最终 被科举制所取代。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 二、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西周春秋:“世卿世禄”制(世袭) 2、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军功) 3、汉:察举制和征辟制(才能、品德)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 5、隋——清:科举制(考试成绩) 科举考场 贡院内的号舍 (1)背景:隋唐统一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能适应政治、社会需要。 (2)过程: 隋文帝:贡士,分设不同科目推举人才 隋炀帝:进士科 唐代: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 宋代:更为重视,选官过冗过滥 明清: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5、隋——清:科举制(考试成绩) 5、隋——清:科举制(考试成绩) (3)影响:辩证 积极: A、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C、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消极: A、科举考试内容无非儒学经义,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实际上是将人才诱骗入最高权力者控制的范围 B、明清八股取士方式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四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考试制度虽然产生于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却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性,为世界所接纳。 它被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情景材料 金榜 关于科举制 皇榜 会试的朱卷 情景材料 材料一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唐代长安大雁塔成为当时考 中进士者题名以显荣耀之处 关于科举制 宋代科举考试图 北京国子监内的元代进士题名碑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实行 时间 依据 备注 先秦时期 秦汉至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 明清时期 世袭 才能、品德到门第 考试成绩 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 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 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三、监察与谏议制度 (1)监察制度的目的:p12第一段 (2)监察制度的演变 演变 秦朝: 中央: 地方: 汉朝: 中央: 地方: 御史大夫 (监御史) (州)刺史 御史府 明清: 都察院 1、监察制度 中央: 六科给事中 地方: 按察使司 (合称“科道”) (3)监察制度的演变评价 ①监察制度对防止地方官员的专权、腐败及其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②由于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效能必然有限,如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2、谏议制度 (谏议史可分为两大阶段:自汉至宋为建立和发展阶段,元朝为搁置阶段,至明清则败坏变质。) (1)发展: A、隋唐:门下省(谏议封驳) B、宋代: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C、明清:没有相应的机构 (2)评价: 对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