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海绵城市设计方案.ppt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海绵城市设计方案.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建筑屋顶雨水生态调蓄措施 集中设置,模块组合 雨水收集,生态滞蓄 建筑屋顶雨水技术主要为单元雨水调蓄池和组团中心雨水花园,规划建议采取集中设置(0.5-1万平设置一个雨水箱,一个社区一个雨水花园。于组团核心位置结合绿地设置中心雨水花园,功能组成一个系统的雨水网络。 道路雨水生态调蓄措施 生态式5m 植草浅沟 生态式3m 植草浅沟 生活式2m 植草浅沟 社区绿地 城市河道 公共绿地 分级设计,系统组合 充分利用道路绿化带和隔离带设置植草浅沟,进行径流消减和水质净化。结合道路性质,一般布置方式有三种:生态式,蓄水式以及生活式。 生态效益: 1、 消减区域内的地表径流量 2 、净化道路初级雨水地表径流 3 、保证生态河道健康水质 4、 减少城市道路植被灌溉量 慢行道 植草浅沟 铺装 绿地 快速路——蓄水式 社区道路—生活式 城市主路——生态式 生态式 4公顷 生活式 1-2公顷 可调蓄道路全部地表径流 道路雨水生态调蓄措施 十字双轴,内外双环 绿道成网,水绿交融 规划对现状河道水系进行梳理,结合城市绿廊形成水绿交织的生态网络基底。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绿化景观体系,营造富有特色的空间。 自然驳岸率 50% 水面率 10.85% 生态滞留塘 10公顷 可调蓄绿地河道全部地表径流 绿地河道雨水生态调蓄措施 海绵指标控制导则 1 径流系数控制导则 为更好的指引规划与实践操作,本案从用地性质出发,提出了详细的地表径流系数控制导则。建议组团用地在0.5-0.6之间。 2 下凹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 基于陈家镇国际低碳实验社区的构想,规划建议提高场地绿地率,大力推广可渗透材料,提高透水路面、透水铺装比例,降低开发后场地雨水地表径流系数,增大雨水下渗率,降低对城市水循环的影响。 3 单元面积控制容积 基于零地表径流目标构想,该海绵系统不同机制需要相应的单元调蓄容积以内部消解场地雨水。 陈家镇海绵系统控制导则 用地径流系数控制 Runoff coefficient 组团用地0.5-0.6左右 组团用地整体地表径流系数降低至0.5-0.6左右,引导50%左右的雨水可持续下渗,以回补地下水资源。基于上述综合措施,将陈家镇国际低碳社区的综合地表径流系数控制在0.52左右,保证年降雨的48%可回渗。 类别代码 用地 比例 建议地表 径流系数 I类 II类 居住用地 (R) 一类居住居住用地 4.46% ≤0.50 二类居住居住用地 21.77% ≤0.60 其他服务设施用地 4.06% ≤0.45 商住混合用地 18.83% ≤0.6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A) 4.78% ≤0.50 交通设施用地(S) 道路用地(S1) 16.32% ≤0.60 公交场站用地(S4) 0.08% ≤0.45 绿地(G) 18.69% ≤0.15 市政设施用地 (U) 0.17% ≤0.60 水域(E1) 10.85% ≤0.80 综合 100% ≤0.52 城市规划用地径流系数控制导则 为更好的指引规划与实践操作,本案从用地性质出发,提出了详细的地表径流系数控制导则。 城市雨水措施示意图 陈家镇海绵系统控制导则 城市下垫面 比例/面积 I类 II类 开发组团绿地 绿地率 50% 下凹绿地 15% 非下凹绿地 85% 城市绿地 公共绿地 下凹绿地 50%-70% 非下凹绿地 30%-50% 其他绿地 生态缓冲带 30% 防护林带 70% 城市道路 道路 透水地面 40% 停车场 透水地面 70% 广场铺装 广场铺装 透水地面 60% 建筑屋顶 屋顶绿化率 30%-50% 城市河道 河道自然驳岸、基底比例 50% 指标率控制 Runoff coefficient 不同下垫面管控导则 提高绿地下凹率 规划设置50%-70%的下凹绿地,不仅可以控制本身的雨水,还可调控场地其他部分溢流雨水,同时可消减100年一遇绿地本身全部地表径流。 基于陈家镇国际低碳实验社区的构想,规划建议提高场地绿地率,大力推广可渗透材料,提高透水路面、透水铺装比例,降低开发后场地雨水地表径流系数,增大雨水下渗率,降低对城市水循环的影响。 提高道路铺装渗透率 建议广场铺装透水比例达60-70%,城市道路达40-50%,以综合调控硬质地面的雨水下渗率。 提高屋顶绿化率 建议规划屋顶绿化率达30%-50%,以生态过滤初级雨水,减少初级弃流。 单元面积控制容积 Complex technology 技术 雨水设施总量 单元面积容积 分散源头式雨水措施 道路 植被草沟 2.5万m3 深50-55cm,平均1公顷道路对应600m3的植草浅沟 绿地 生态滞留塘 10万m3 平均深100cm,1公顷的绿地对应1200m3的生态滞留塘 建筑屋顶 组团中心雨水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