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新形态_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pdf

国际分工新形态_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分工新形态_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

     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 徐建炜 姚 洋   内容提要  本文从国际分工的角度考察了全球失衡问题 ,通过构造一个金融 市场 - 制造业比较优势指标 ,利用 1990~2005 年 45 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 ( ) 计量研究 ,证实金融 - 制造业比较优势对于经常账户赤字 盈余 的重要性 ,一系 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我们的主要结论。特别地 ,我们发现 , 中国的贸易失衡在很 大程度上可以由国际分工新格局加以解释。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全球失衡和中国 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国际分工  金融发展  全球失衡 一  引言 长期以来 ,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经常账户盈余 ,且盈余占经济总量的比重 不断攀升 , 2005年之后更是高达 9% 以上。与中国政府担忧巨额盈余相对应的是,远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政府却在费尽心思消除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事实上 ,这一现象不 仅在中国和美国存在 ,英国、日本、德国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如图 1所示。这一问 题被统称为“全球失衡 ”。 徐建炜、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 ( ) 100871 电话 : 6275 - 3103 电子信箱 : xujianwei@gmail. com 徐建炜 ; yyao@ ccer. pku. edu. cn 姚洋 。 作者感谢 Charles Engle、Deborah J. Lucas、郭凯、卢锋、宋国青、张斌对文章的评论 ,感谢 University of W iscon sin - Madison研讨会、北京大学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讨会、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讨论 会上诸位与会代表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感谢 Chinn和 Ito在数据上提供的帮助。 世界经济 20 10 年第期  3· 3 ·   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    图 1 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常账户状况 ( ) ( )   对于全球失衡难题的成因 ,普遍的看法认为 ,高 低 消费和低 高 储蓄是造成经 ( ) 常账户赤字 盈余 的根本缘由。但是 ,消费和储蓄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 为什么 有些国家会选择更多的消费 ,而另一些国家会选择更多的储蓄 ? 学术界存在三种主流 的解释:第一种是双赤字说 ,认为政府的财政赤字意味着更多的政府消费 ,从而引发经 ( ) 常账户赤字。但是 ,政府消费往往只占总消费中很小一部分。Backus等 2005 通过 检验过去 40 年内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瑞士的经常账户赤字与政府财政赤字 之间的相关系数 ,发现二者关系并不明显。第二种是汇率操纵说 ,认为汇率的非充分 调整是导致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诚然 ,汇率的低估或者高估会带来经常账户调整的 不足 ,但绝非主要原因。日本和德国都曾经发生过实际有效汇率的快速上升 ,但结果 是经常账户盈余依旧。第三种是经济基本面的解释 ,认为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和人口转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