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山东五莲中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山东五莲中学.PDF

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 JIAOYU GAIGE YU FAZHAN DONGTAI 2004年第2期 (总第18期) 五莲三中教科处 二○○四年六月 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 第三章 有模式不唯模式 创建崭新 教学过程 探究教学模式论 教学职能需由教学机制来实现。“认知和情意”范畴,是对教学过程运转机制方面的 抽象。人是知情合一的高级动物。教学过程应该使学生既学习知识,又获得情意的体验, 否则就难以通过诱思教学思想去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运转机制应该由认知的 执行操作机制和情意的动力调节机制组成。由此演绎出本章的探究教学模式和下一章的 探究教学方法。 一般而言,模式泛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教学模 式是教学过程中各个基本要素定型化的特定操作程序。它是某种教学理论的简化表达形 式,既使教学理论具体化,又体现出理论价值。同时,它源于教学实践,既使教学实践 得以概括化,又反过来给教学实践以具体指导。 教学系统的功能是培育人。要使其发挥最优化的整体功能,首先要研究系统的组成 要素,然后对系统发展变化的模式做出最佳选择。教改实践和理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教学系统是由两个贯穿要素和三个层次要素组成。其中“观察”和“思维”是教学心理 结构的最基本层次;它所对应的基 教学行为层次是 “探索”和“研究”。教学过程应该 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始终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教学心理层次,亦即探索和研究两 大教学行为层次,由此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以此为基础,我们提出了有模式, 但不唯模式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基 思路”,亦即 “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所创造的,是精神产品,它不同于物质产品,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工艺流 程。同时,教学成果是教师个人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具有极其鲜明、极其丰富的教师 人的独特个性和独特风格。世界上从来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种教学。提出教学模式,只 是为了更好的理顺教学程序,分清教学层次,进一步认识教学的客观规律性。然而,在 具体施教时,则要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在本章将具体的 论述以“有模式,但不唯模式”为指导思想的 “探究教学模式”。 1 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 第一节 课堂教学心理结构的组成要素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教学过程与一切自然的、社 会的现象一样,有着自身特定的运动变化规律。正如教学过程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构成的 有机整体一样,教学模式也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的综合体。然而,我们看到:教 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过程,实质上是学生主体本身适应社会需要的 面心理活动 过程。可见,不应该仅仅从教学行为上去考虑教学过程,而应该从揭示学生心理活动的 特点和规律研究教学模式,并使其与客观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辩证的统一起来。 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视为一个系统,首先应该认识该 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从而为教学模 式的形成奠定基础。 人们的心理活动是由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组成的。我们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以 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因此,教学心理要素应该包括情意因素 和认知因素,以便促使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顺利完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更应 该注意,这一心理活动不应脱离教学这一特定的客观环境,是受教学实际和教学规律制 约的。也就是不应该生搬硬套心理规律,而应该使学生的心理规律与教学实际、教学规 律有机的溶合在一起。同时,任何系统总是具有一定的功能。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 教学系统则是以实现三维教学目 而显示其功能的。凡是有明确目的性的系统都需要控 制,而控制行为的完成要靠调节来保障,调节则是改变输入使系统不偏离目 的过程。 为此,就需要信息反馈,没有反馈,就无所谓控制,也就无所谓有目 的活动。教学系 统为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