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S连玉君2012消费文化.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OLS连玉君2012消费文化

《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pp.80-92 ∗ 消费文化、认知偏差与消费行为偏差 叶德珠 连玉君 黄有光 李东辉 内容提要:文化影响消费是一个基本共识,但对该命题的理论分析和经验支持还较为有 限。本文放松了理性经济人假设,在行为经济学双曲线贴现模型框架下,以“ 自我控制”认知 偏差及相应的模型参数设定对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进行了技术表达,进而阐明了消费过度 (欧美国家)和消费不足(东亚国家)这两类消费行为偏差的形成机制。最后,我们采用全 球48 个国家和地区 1978-2007 年的面板数据,以儒家虚拟变量和性生活指数作为消费文化 的替代变量检验了文化与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解释东西方消费率差异时,预防性储蓄 等传统理论的解释力远低于不可观测的国家个体效应。儒家虚拟变量和性生活指数能分别解 释国家个体效应的 28%和 58% ,这表明消费文化等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因素比传统变量更 能解释各国居民的消费差异。实践层面上,双曲线贴现模型中锁定技术能有效纠正“ 自我控 制”认知偏差,从而消解儒家文化对消费的深度抑制,可为扩大内需政策创新提供思路启发 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消费文化 自我控制认知偏差 双曲线贴现 扩大内需 一、引 言 对于各国在消费率/储蓄率上的显著差异,前期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 于经济、人口和制度等方面。其一,经济因素(如收入、利率等)。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 消费率是收入的减函数。利率一般被认为是储蓄的补偿,因此会与消费率负相关 (Summers,1984)。其二,人口因素。“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者根据一生预期总收入 来平滑各期消费,因此会在工作期内进行净储蓄,而在其他生命阶段进行净消费(Modigliani and Brumberg,1954)。因此,一国的赡养率越高则消费率越低,反之亦然。其三,制度因 素。预防性储蓄理论(Leland,1968)认为,人们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进行谨慎性储蓄, 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刺激消费(Hubbard et al.,1995)。流动性约束理论认为, 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会限制消费者借贷,刺激储蓄(Deaton,1991)。此外,影响消费的因素还 包括保险、习惯性坚持、相对消费等因素(Harbaugh ,2003) 。 在上述理论中,收入和人口因素可以较好地解释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居民消费行为,但 却无法解释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消费行为差异。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束理论能 够同时解释欧美居民的过度消费和中国居民的消费不足(龙志和和周浩明,2000;万广华 等,2001;罗楚亮,2004),却难以解释为什么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市场发展都较发达的日 本、新加坡等国,仍然面临“低消费、高储蓄”的困境。因此,要更全面地理解消费/储蓄 行为,或许还需要补充对其他因素的分析。 ∗ 叶德珠,暨南大学金融研究所及金融系,邮政编码:510632,电子邮箱:gzydz@126.com ;连玉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邮政编码:510275,电子邮箱163.com;黄有光,澳大利亚莫纳什大 学,电子邮箱:kwang.ng@ ;李东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电子邮箱:donghui@.au 。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JL010、11AJY013)、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YJC790269 ),以及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基地建设经费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的 宝贵建议,使本文得到实质性改进。当然,文责自负。 1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消费不足主要集中在东亚儒家思想圈国家,而消费过度则主要 集中在欧美国家。因此,一个朴素而直观的猜想就是消费文化导致了消费行为的国别差异 (Harbaugh,2003 )。然而,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延循这一研究路线的文献还很有限。相关研 究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等微观层面(Briley et al.,2000 ;Johar et al.,2006 ),宏观层面研究较 少,且都局限于个别国家,对文化是否影响消费也未有定论(Carroll et al.,20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