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色彩在人类文明中的嬗变
罗瑶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关键词:色彩、文明、历史、嬗变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色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作用,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开拓其领域,成为文明世界中必不可少的构成形态。在艺术与设计教育中,以历史的眼光来分析色彩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嬗变,是对文明演进中色彩学文脉的厘清。这样的教育观,可能为色彩形态寻求超越带来契机。
色彩丰富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没有色彩的世界是冷漠的,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更加美丽。从色彩学的发展来看,色彩一直和世界文明相伴而行,它不但包含了一部东、西方色彩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且和人类的社会体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艺术、宗教紧密相连,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形成不同的色彩审美活动。随着文明的步伐,色彩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开拓其领域,成为文明世界中的必不可少的构成形态。
一 史前人类对色彩的利用和原始宗教、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有关
从东、西方众多考古的资料来看,原始人对色彩的运用已经具有朦胧的审美意识,更有着非常复杂的动机,有的是为令敌人恐惧;有的是为“避免鬼的逼害”; 有的在身体画上兽类形象或刺纹是为了表示已将自己贡献给神灵; 有的是作为部族的标志; 有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 有的是以为某装饰物可作护身符; 有的是为了吸引异性彩陶的发明和纺织品染色是古代色彩文明的标志 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体系—— 阴阳五行说将五行木、火、土、金、水” 青、 赤 、黄 、白、 黑 角徵宫商羽 五味 酸苦甘辛咸直、锐、方、圆、曲东南中西北喜、怒、哀、乐、衰 ”智信仁勇严 把五色定为正色, 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其尊卑、 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 分别代表君臣民关系, 色彩装饰不可混淆, 更不可颠倒。色彩带有浓厚的宗教、 政治内容,但也同时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色彩水平和色彩审美意识的进步。人生礼仪、朝廷和宫廷礼制、宗教礼制、礼乐关系等方面,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头发作蓝黑色, 眼圈作黑色, 树木作绿色, 草作浅绿色, 谷物作黄色,常用赤、 黄、 绿、 青、 褐、 白、 黑等。15世纪尼德兰著名画家凡·埃克兄弟改进了油画的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表现力和色彩效果。凡·埃克兄弟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采用了含有树脂的稀释油,使颜色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又可层层敷设,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等优点。这些优点,进一步提高了欧洲绘画的写实能力。从而使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成为欧洲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而且其影响十分深远。埃尔·格列柯佛兰德斯1577-1640),使色彩成为渲染气氛控制画面的工具,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兹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雷诺阿、德加。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黄国松. 色彩设计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课题“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编号:JXJG-09-79-2)
作者简介:罗瑶(1968—),女,副教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