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测量学课件第三章.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连理工大学测量学课件第三章

3.6.3 用双观测值计算观测值中误差 (3-31) 双观测值之差的理论值为零。因此,根据真误差的定义,双观测值之差的值等于真误差。设双观测值之差的权 为 ,根据 ,可得单位权中误差为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由式(3-31),可得双观测值之差的中误差为 (3-32) 3.6.3 用双观测值计算观测值中误差 因此,双观测值之差的权为 将上式代入(3-32),可得单位权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得到单位权中误差后,结合各观测值的权,就可以计算出各观测值的中误差。 * * * * * * 解:该水平角真值未知,可用算术平均值改正数V 计算中误差: 例3-3-1:对某水平角等精度观测了5次,观测数据如下表,求其算术平均值及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次数 观测值 V V V 备注 1 76°42′49″ -4 16 2 76°42′40″ +5 25 3 76°42′42″ +3 9 4 76°42′46″ -1 1 5 76°42′48″ -3 9 平均 76°42′45″ [V] =0 [VV]=60 76o4245±1.74 中误差计算示例 距离丈量精度计算例 例3-3-2:对某距离用精密量距方法丈量六次,求①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②观测值的中误差 ;③算术平均值的中差 ; ④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 : 第三章 测量数据的误差及精度分析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1 衡量精度的指标 2 误 差 传 播 定 律 4 误差理论的一些基本应用 6 算数平均值计算中误差 3 权 5 3.4 误差传播定律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某些未知量不可能或不便于直接进 行观测,需要由另一些直接观测量根据一定的函数关系计 算出来。 例如,欲测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D,可以 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斜距S,并用经纬仪测量竖直角α,以 函数关系式D=Scosα来推算。显然,由于观测值有误差, 必然会导致利用观测值所计算的量也有误差。 把阐述独立观测值误差项和观测值函数误差项之间关系 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3.4 误差传播定律 设有独立观测值 ,其对应的中误差分别为 。 若有n个独立观测值的函数 试求 (3-12) 由于真误差Δx和ΔZ均是极小值,故可用其代替上式中的微分变量,则 (3-13) 若对函数Z进行了N组观测,对式(3-13)平方求和,并取平均值,即 3.4 误差传播定律 独立观测量 的偶然误差 、 之积 也为偶然误差,根据偶然误差的抵偿性,则有 (3-14) (3-13) 则根据中误差定义得 (3-14) (3-15) 3.4 误差传播定律 (3-16) 式(3-16)即为观测值中误差与函数中误差的一般关系式,称为误差传播公式。 几种常用函数的误差传播公式 函数 函数表达式 误差传播定律 线性 乘 均值 指数 3.4 误差传播定律 (1) 列出观测值函数的表达式: (2) 对函数式全微分,得出函数的真误差与观测值真误差之间的关系式: 求观测值函数中误差的步骤: 式中, 是用观测值代入求得的值。 3.4 误差传播定律 (3) 根据误差传播率计算观测值函数中误差: 注意:在误差传播定律的使用过程中,要求观测值必须是独立观测值。 3.4 误差传播定律 解:列函数式 求全微分 中误差式 3.4 误差传播定律 例3-4-1:设在三角形ABC中,直接观测∠A和∠B,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mA=±3?和mB=±4,试求∠C的中误差mC: 例3-4-2:设测得圆形的半径r=1.465m,已知它的中误差为m=±0.002m,试求其周长 l 及它的中误差 ml: 解:列函数式 求全微分 中误差式 最后得到 解:列函数式 求全微分 中误差式 3.4 误差传播定律 例3-4-3:有函数关系式h=Dtanα,D=(120.5?0.05)mm,mα=12o47?0.5,求h值及其中误差mh: 解:列函数式 求全微分 中误差式 3.4 误差传播定律 例3-4-4:对某距离丈量了n次,观测值为l1、l2、......、ln,为相互独立的等精度观测值,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