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墙刻辞新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小臣墙刻辞新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臣墙刻辞新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小臣墙刻辞”新释 ——揭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祥瑞记录 刘钊 〔摘要〕在甲骨刻辞中有一片非常著名的“小臣墙刻辞”,内容为一次战争后举行献俘礼的记 录。以往对小臣牆刻辞的释读和理解存在一些错误。本文对小臣牆刻辞重新进行了 释读,对一些字词提出了新的解释,着重考释了小臣牆刻辞中的“白麟”,指出这是 出土文献中最早而且是目前仅见的关于“白麟”祥瑞的记录,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 最早的祥瑞记录。本文还认为小臣牆刻辞中的“白麟”资料,对进一步证明“殷人 尚白”说和殷人已经具备了五方配五色观念的推测非常有利。 〔关键词〕小臣牆刻辞 白麟祥瑞 殷人尚白 五方配五色 在甲骨刻辞中有一片非常著名的“小臣墙刻辞”。因辞中提到的主要人物名“墙”,任“小臣”一职,故学术界以“小臣墙刻辞”来命名。小臣墙刻辞最初归于省吾先生收藏,后转让给清华大学,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Y0699。该刻辞最初著录于胡厚宣先生的《甲骨续存》下915正、916反,后被收入《甲骨文合集》,编号36481正、反。刻辞长6·9厘米,宽3·9厘米,为骨版,正面残存55字,记录了征伐危方的一次战争和献俘礼,反面存36字,为干支表。字体属于黄类。该刻辞内容与占卜无关,属于记事刻辞。 1955年胡厚宣先生在《甲骨续存》序中评价该刻辞说:“其时代当属于帝乙帝辛,在十几万片甲骨文字之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殷末战争史料,即在周金文中,亦唯有小盂鼎铭可以仿佛似之。” 正如胡厚宣先生所言,由于该刻辞内容提到了殷末一次规模很大的战争,因此作为中国军事史上最早的一条战争史料,一直被学术界反复引用。 为便于对刻辞内容的讨论,下边将逐句进行考释。 先隶释刻辞的释文如下: 小臣墙比伐,擒危髦,廿,人四,馘千五百七十,百丙(辆),车二丙(辆),橹百八十三,函五十,矢,又白于大乙,用白(伯)印于祖乙,用髦于祖丁甘京。易(赐) “小臣墙”三字前残去多少字现在已经不清楚,推测大概残去三至四字,其中肯定有关于时间的记载,可惜具体内容已不得而知。 “小臣墙”的“墙”字作“”,乃“墙”字初文。“小臣墙”为殷代晚期一位重要的王臣,该人又见于下列两片无名组卜辞: 1、小臣墙又(有)来告 《合集》27886 2、惠小臣墙令呼比,王受又。 弜令。 惠令。 《合集》27888=《粹》1161 其中第2辞中也出现了卜问战争时常用的动词“比”,因此该条卜辞内容显然也与战争有关。将此条卜辞与小臣墙刻辞相联系,可知“小臣墙”常常是以带兵统帅的身份出现的。 “比伐”的“比”过去或释为“从”,或读“从伐”为“纵伐”,谓“纵伐意为跟踪追击敌人。”其实从字形上看,该字所从“匕”字下部向后方倾斜,具备“比”字的字形特征,无疑应释为“比”,释“从”非是。上引《合集》27888也提到小臣墙“比”,两辞正可对照。“比伐”意为辅助或配合征伐。 “危”字的释法从于省吾先生之说,但释“危”与后世“危”字在字形上缺乏清晰的演变轨迹,因此学术界对此释法一直持将信将疑的态度。近年有学者将此字释为“弁”,从形体上看也不可信。对该字的释法学术界至今仍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本文仍采用“危”的释法,是考虑到学术界的通行习惯,只是权宜之计。不过该字是指位于商王朝西边的一个很有实力的部族,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髦”字像人长发下垂状,旧或释“美”,是错误的。甲骨文中真正的“美”字皆从“羊”作,与此不同。“髦”在古汉语中或指动物颈上的长毛,或指儿童头发下垂至眉的一种发式,如此看来,髦字的字形构造理念应该与其所记录的词义相关联。“髦”字在刻辞中是用为“危”方首领的名字。“危髦”是“危方髦”或“危白(伯)髦”的省称。“危方髦”和“危白(伯)髦”见于下列卜辞: 1、□□卜,危方髦于若。 《合集》28088 2、危白(伯)髦于之及望 《合集》28091 以上两辞中的“危方髦”和“危白(伯)髦”指的应该是同一个人,而“危髦”无疑应该是“危方髦”或“危白(伯)髦”的省称。以往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危”和“髦”视为两个并列的部族名称,这是非常错误的。 “髦”字下有缺文,或在“廿”字上补“人”字,从残存的笔划看存在这种可能,但是是其他的字的可能也不能完全排除,故本文释文暂不补“人”字。从文意推测,“廿”字前应该有表明危方大臣或渠帅的字眼。其记叙擒获的顺序是先首领、后渠帅,接下来是活着的族众(人),然后才是被杀的人(馘)。有的研究和论述中对该刻辞所作的释文将“廿人四”连读,不合商代的语法和行文习惯,是错误的。 “馘”字旧或释“而”,非是。 “”字下部从“每”没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