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炼油催化裂化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 基础理论知识
第二章 炼油催化裂化理论知识
2.1概述
2.1.1催化裂化发展过程
1938年4月6日年世界上第一套固定床催化裂化工业化装置问世,这是炼油工艺的重大发展,然而它存在一系列无法克服的缺点:设备结构复杂,操作繁琐,控制困难。要克服固定床的缺点,需要两项革新,即催化剂在反应和再生操作之间循环和减小催化剂的粒径。第一项革新结果出现了移动床,两项革新的结合得到了流化床。本世纪40年代相继出现了移动床催化裂化和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60年代中期出现的分子筛型催化剂带来了重大突破,成为催化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我国第一套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是由前苏联设计并于1958年投产的。1964年建成第二套,以后我国自己开发了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故以后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就不再建设了,这两套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也于80年代改为流化催化裂化装置。
我国流化催化裂化的发展始于60年代,1965年5月5日,我国第一套0.6Mt/a同高并列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进入一个新阶段。30多年来,我国流化催化裂化在炼油工业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目前仍在发展。到1993年底统计我国催化裂化装置的能力为5000余万吨/年,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原油日趋变重,流化催化裂化在加工重质原料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催化裂化掺炼渣油,提高轻质油收率最为显著,我国经过“六五”重大技术攻关,攻克了再生器的内外取热设施,渣油雾化技术,提升管出口快速分离技术,抗重金属污染催化剂等一系列技术难关。目前,我国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已发展成多种形式,有带内外取热的单段再生,不带取热的两段再生,带外取热的两段再生等。到1993年底,石化总公司50套催化裂化装置,已有33套掺炼了渣油,掺炼量达到919万吨,渣油掺炼比达到了24.38%,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渣油转化装置对提高轻质油收率,增加经济效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催化裂化装置具有漫长的历史,但他远非一个完整的技术。催化裂化技术、催化剂、设备及工艺将在技术更新、安全可靠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仍将走在石油炼制技术的最前列。
2.1.2催化裂化装置在炼油工艺中的地位和作用
催化裂化在炼油工艺中的重要性,首先要涉及它的主要产品在炼油厂商品中所处的地位,其次要涉及如何从原油中去的催化裂化的原料,以上都要延伸到上游和下游的加工工艺和有关工艺装置的评述。
2.1.2.1主要产品的地位
催化裂化提供的产品有汽油组分,轻循环油和液化石油气等。在我国原油中轻馏分很少,催化重整能够提供的汽油数量有限,因而催化裂化汽油所占份额高达70%(重)以上,见表2-1。今后随着高辛烷值汽油需求比例的增加,催化裂化汽油所占比重还将上升。
表2-1 我国汽油的组分构成(1991年)
组份,%(重) 全部汽油 70号(MON) 90号(RON) 95号(RON)
直馏石脑油 16.9 29.5 1.1 /
催化裂化汽油 71.1 57.7 89.2 66.7
催化重整汽油 4.4 2.3 7.1 9.8
烷基化汽油 1.0 0.03 1.0 13.9
加氢汽油 4.3 7.8 / /
热裂化汽油 0.6 1.0 / /
芳烃 0.3 / 0.7 /
醚类等 1.4 1.7 1.0 9.6
无铅汽油百分比 54.2 61.8 42.2 78.8
我国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在商品柴油中约占1/3的份额,而且柴油的十六烷值较低(30左右),掺炼渣油的装置甚至低到20左右。
催化裂化的液化气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重要原料,以及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2.1.2.2催化裂化的上游工艺
催化裂化装置是炼油厂中使重油转化为轻质油的核心装置。早期的催化裂化以减压馏分油(V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