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国家级精品课程 乒乓球教学课件 第三章乒乓球技术
一、充分运用身体力量 第一,注意动作的舒展性,以蹬腿、转腰、转髋带动手臂协调发力,尽可能发挥身体重心的作用。 第二,不能忽略前臂的快速收缩,以免影响发力的集中程度。 二、速度与旋转的融合 (1)速度是乒乓球竞技中核心的制胜因素,而在反应速度上却存在着极限,只有借助旋转,才能实现速度与力量兼备的攻击。 (2)速度与旋转的结合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当初的范畴。过去那种弧线偏高的高吊弧圈几乎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弧线从上向下压的拉冲。 三、全方位的立体作战 (一)反手进攻能力的加强 乒乓球技术发展到今天,反手具备与正手相近的进攻能力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直板的反手更是以“直拍横打”的发明而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开辟了从根本上摆脱直板反手弱势的道路。 无论直板或横板,反手进攻能力的提高都不能以牺牲正手为代价,运动员在改进反手进攻的动作结构的同时,对击球时间的把握上要准确。 (二)近台争夺更趋激烈 1、发球抢攻的变化 (1)使用大球后,发球的旋转下降,对发球时变化落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对方接发球时搓出的下旋底线长球速度、旋转下降,抢拉两条线相对容易。 (3)对方接发球时摆短的旋转也减弱,回摆易偏高,第三板应主动地上手挑打。 (4)主动发不转或上旋的正手近网短球,迫使对方轻挑,然后反撕转攻,配合发反手底线长球,多为横板对直板时采用,大球的起用令其更加奏效。 (5)传统的发球抢攻多集中于左半台,现在由于调右压左的战术被广为采用。 (二)近台争夺更趋激烈 2.接发球抢攻的变化 (1)建立侧身以正手接发球为主的意识,以晃接、劈长、挑、拉等为主要手段,配合摆短至两个小三角,既能够有效地抑制对方的发球抢攻,又便于自己接发球后直接从侧身位发起全台正手抢攻或反拉; (2)使用大球后,发球相对容易出台、旋转减弱,给接发球直接抢冲半出台球提供了更多机会。 (3)采用无遮挡发球后,发球段的主动优势会略有削弱,而接发球段的地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应把接发球作为得分的时机来看待,重点提高台内球挑打和半出台球抢冲的能力。 (二)近台争夺更趋激烈 3.攻防转换意识增强 发球、接发球和发球抢攻构成了传统的“前三板”技术体系,而现代乒乓球在近台的争夺已经更多地延伸到了第四板、第五板的控制与反控制上,只有通过快速有效的攻防转换,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抢先上手,力争进入主动相持。 第二节 握拍法、基本站位与基本姿势 一、握拍法 乒乓球握拍方法与击球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握拍法主要分为直握法和横握法两大类,前者多为亚洲运动员所采用,而后者是欧洲的传统,两者如同餐具中的筷子与刀叉,各有其优缺点。 一、握拍法 直握法的特点: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面击球(直拍横打除外),出手较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不易判断;手指、手腕的运用空间较大,在发球变化、处理台内小球和近身球方面相对有利。 横握法的特点:手指、手掌与球拍的接触面积稍大,因此握拍相对稳定,控球范围也较大;反手攻球便于发力,也适于拉弧圈球。 一、握拍法 (一)直握法 直握法大体上可分为3种:快攻、弧圈和削球握法。由于弧圈球质量不断提高等原因,目前直拍削球打法的难度太大,基本已经没有人使用了,这里也不再详述;而快攻与弧圈的结合也日益紧密,相应地两种握拍法之间的界限也渐趋模糊。 1.直拍快攻的握拍法 拍前:食指自然弯屈,食指的第二指节和拇指的第一指节分别压住球拍两肩,食指与拇指间的距离要适中。 拍后:其他3指自然弯屈叠放,中指的第一指节侧面顶在球拍背面约1/3处。这种握拍法的手腕比较灵活,也便于利用手指来变化拍形角度,敏锐地调节用力方向和用力方法。 2、直拍弧圈的握拍法 中式直拍弧圈的握拍与快攻打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正手拉弧圈时,拍面背后的三指略微伸直,以利于击球时较好地保持前倾拍形的稳定。 日式直拍的握法则区别较大:拇指紧贴拍柄左侧,食指扣住拍柄,形成一个小环状;中指和无名指基本伸直,以第一指节托住球拍背面,小指自然地贴在无名指之下。 3.直握法的关键点 直握球拍时,前面的拇指和食指主要用于调整拍形、转换击球方式,而后面的3个手指则起到辅助和支撑作用,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出现球拍乱晃、拍形调节不便、发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横握法 1.深握与浅握: 20世纪70年代以前,防守型(包括攻守结合型)的横拍是主流,不少削球选手都采取了深握法。近年来,随着横拍弧圈球打法、技术的发展,采用浅握法的进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