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识仁”之方辨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程颢“识仁”之方辨析

程颢“识仁”之方辨析 【专题名称】中国哲学 【专 题 号】B5 【复印期号】2011年12期 【原文出处】《中国哲学史》(京)2011年3期第64~71页 【英文标题】How to Embody the Humanity: The Way Advocated by Cheng Hao 【作者简介】文碧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识仁”是程颢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与为学宗旨。本文具体辨析并展示出程颢仁说的各种义涵,以及“识仁”的系统方法。本文指出,程颢的“识仁”之方,包含有(1)天、理、道、性、心相通一贯;(2)对仁理、仁道的宗教性体认与信仰;(3)“诚敬存之”的存养之力;(4)“与物同体”的生活效验之真切指点;(5)“义礼智信”的具体道德实践;(6)《识仁篇》对识仁工夫的具体展示等环节。经过这些环节的整体展示,程颢以“识仁”为方法的“新仁学”乃展示出一个人物天地相通不隔的宗教性境界,从而将孔子“仁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关 键 词】程颢/识仁/诚敬/与物同体EE626UU8621856 ????在宋代新儒学的各种工夫与境界的论说中,程颢的“识仁”说异常显著,并为后世学者所关注、所乐道,影响深远。但是,对于程颢“识仁”说的各种义涵,以及“识仁”的系统方法,尚有待作出整体性、全幅性的辨析与阐释。本文即以此为主要内容,具体辨析程颢的“识仁”之方。 ????一、程颢天、理、道、性、心相通一致的一本论 ????二程所创立的新儒学之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天理”或“理”是他们哲学的最重要概念。程颢曾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①“自家体贴出来”表明他对“天理”有真切的理会,实有所得。大程的天理观可以说是与北宋伊始着眼于《中庸》、《易传》来对“性与天道”问题探讨的浓厚的学风影响有关。大程正是在这样一种阔大的本体宇宙论式“天理”观的背景下来表达他对“性”、“心”、“仁”的理解和看法的。他称: ????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于人则谓之性。② ????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人则能推,物则气昏,推不得,不可道他物不与有也。人只为自私,将自家躯壳上头起意,故看得道理小了它底。放这身来,都在万物中一例看,大小大快活。③ ????程颢在此把天地之化育看成是一个生生流行、浑然无间的总体过程,人与万物同为大化流行中之物,皆从“生生之理”而来,此理在天为天之道,在物为物之理,在人为人之性。故此理既是一又是多,自其为创造之源是一,所谓物我一体、天人一贯者,乃指“一于此道、一于此理”;自其为人与万物所具是多,所谓易、道、神、性乃为天理的内容和呈现。由此,他称“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圣贤论天德,盖谓自家元是天然完全自足之物”④。天人物我之性虽一体贯通,无所差别,本来即一,但人因自私,从“自家躯壳上头起意”,故不识此性,不知“物我一体,性无内外”之理。因此,他在《定性书》中认为:“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⑤。 ????在大程看来,天、理、性、道又与心是一致的: ????尝喻以心知天,犹居京师往长安。但知出西门,便可到长安。此犹是言作两处。若要诚实,只在京师,便是到长安,更不可别求长安。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⑥ ????依大程之见,通常所说的以心知天的说法,是“言作两处”,故这种说法不对,其实心就是天,天就是心。当然,大程所说的“心”指的是人的道德心。 ????曾子易箦之意,心是理,理是心,声为律,身为度也。⑦ ????告神宗曰:“先圣后圣,若合符节。非传圣人之道,传圣人之心也。非传圣人之心也,传己之心也。己之心无异圣人之心,广大无垠,万善皆备。欲传圣人之道,扩充此心焉耳”。(《宋元学案·明道学案》卷十三) ????在大程看来,人本具与理为一之心,人只要扩充此与理为一之心,那么,己之心就是圣人之心,“传己之心”即“传圣人之心”,也就是“传圣人之道”。故心即道,道即心。朱子在同门人谈及《定性书》时曾说:“‘定性’字,说得也诧异。此‘性’字,是个‘心’字意。”⑧ 这说明,大程以心为性,不注意对心、性作区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心即性,性即心。 ????大程之学主“一本”之论,要求“须是合内外之道,一天人,齐上下,下学而上达,极高明而道中庸”。⑨ 正是以天、理、道、性、心的相通和一致为前提的。因为在他看来,“心”乃“天道之在我者”,人之“心”即天道、天理,并明确宣称:“只心便是天”。因此之故,他也就反对外人之“心”去求所谓“天道”、“天理”。“道,一本也。或谓以心包诚,不若以诚包心;以至诚参天地,不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