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与安史叛军的潼关、灵宝之战探析.doc

唐军与安史叛军的潼关、灵宝之战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军与安史叛军的潼关、灵宝之战探析

以推翻唐朝中央政府为目的, 旷延八年的安史之乱, 所给予唐朝的震撼和打击绝非寻常。统一强盛的煌煌帝国由此名存实亡, 去而不返, 代之而起的是分裂衰弱、动荡不止、风雨飘摇的破国残邦。毫无疑问, 安史之乱是唐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它留给后人的思考是十分广阔和沉重的, 围绕其每一个乃至是很细小的问题, 显然都值得深入研究。唐廷平叛的进程, 就是一个不可率尔相待的问题。纵观唐廷历时8 年的艰辛平叛进程, 唐军与安史叛军的潼关、灵宝之战,居于这一进程的转折点, 影响很大。3 b; T) U0 T( D r+ x / r/ u( g/ P C R* R) | R( P8 F q% s m O) T+ C+ b7 l # O??` `9 g. ^ r8 w% t# ?; G 一 9 ^! P _$ Y6 ] , j: {+ J% N$ j: x0 `??v* b ? ? 唐玄宗是一位集明主与昏君、雄杰与庸辈、巨功与元恶、卓识与短视、大喜与大悲于一身的异常复杂的历史人物。是他, 大刀阔斧, 拨乱反正, 励精图治, 继承贞观遗范, 高、武政绩, 将大唐帝国推向颠峰, 赢得千代百世的景颂; 又是他, 不思进取, 贪图安逸, 沉湎酒色, 宠信权奸, 将大唐帝国推向灾难深渊, 常令后人扼腕嗟叹。正是在他的百般宠赖下, 安禄山“专制三道, 阴蓄异志, 殆将十年”。经过近10 年的策划准备, 养精蓄锐, 天宝14 载(755 年) 11 月, 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 以讨“逆贼”杨国忠为名, 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 号称二十万”, 兵起范阳, 开始了旨在推翻唐中央政府, 祸及北方, 绵延8 年的叛乱。) v4 }( ?5 G5 S / v: R0 I, W6 S5 I$ z/ F ? ? “朝闻发渔阳, 暮已卷河北。”所谓“烽燧不惊, 华戎同轨冠带百蛮, 车书万里”, 歌舞升平的氛围, 基本笼罩着开元、天宝年间(712—756 年)。安史叛军的突如其来, 使唐朝自天子而臣民、自中央而地方, 惊乱一团, 莫知所措。叛军“烟尘千里, 鼓噪震地”, 大举南下。而“海内久居承平, 百姓累世不识兵革, 猝闻范阳兵起, 远近震骇”, “所过州县, 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 或弃城窜匿, 或为所擒戮, 无敢拒之者。”叛军如入无人之境, 席卷华北, 横扫中原, 逼近江汉, 大唐社稷不绝如缕。但是, 叛军这种长驱直入, 疯狂推进之势, 旋即受到遏止: 一是叛军的烧杀抢掠暴行, 激起了华北、中原人民的同仇敌忾和奋起抵抗, 从后方有力地牵制了叛军的的行动。“河朔之民苦贼残暴, 所在屯结, 多至2 万人, 少者万人, 各为营以拒贼”, “百姓怨其残暴, 所在叛去, 累其兵力不能进尺寸之地”, “人人怨之, 淹时月不能进尺寸之地”, 使叛军深深陷入广大人民抵抗的汪洋大海中而举步维艰。二是不少忠义的地方守将, 积极组织军民给叛军以沉重打击, 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睢阳太守许远、真源令张巡等率军民与敌展开生死搏斗, 从侧翼有效地配合了官军的大规模反击。三是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奉命出兵河北, 向叛军发起猛烈反击, 连获大捷, 凯歌频奏, 沦陷之地纷纷反正归顺, 从根本上动摇了安史根基, 使其被迫困守境地, 局促在汴州、洛阳、陕州一线, 内部分裂, 军心浮动。如郭、李共同指挥的嘉山大捷,“斩首4 万级, 捕虏千余人, 思明坠马, 露髻跣足步走军声大振, 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杀贼守将而降”, 叛军“无不摇心”。《旧唐书》又载:“及颜杲卿杀李钦凑于土门, 扬声言荣王琬、哥舒翰二十万众徇河北, 十七郡皆归顺。颜真卿破袁知泰三万众于堂邑, 贺兰进明再拔信都, 李光弼、郭子仪继收常山、赵郡, 河北路绝者再。河南诸郡皆有防御, 潼关有哥舒翰之师, 禄山大惧。”充分表明了安禄山的窘境。于是安禄山震怒不已, 迁过于谋臣严庄、高尚, 呵责二人:“汝元向我道万全, 必无所畏。今四边若此, 赖郑、汴数州尚存, 向西至关, 一步不通, 河北并已无矣, 万全何在! ”这段出自安禄山之口的话, 或许更能真实地揭示其所面临的处境和心境。 - R8 S }+ x \3 N. y2 D ? ?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一手酿成安史之乱的祸首唐玄宗, 此时正偕爱妃; \: ]6 {, O/ b C 杨玉环驾幸临潼华清宫, 忘情湖光山色, 迷醉歌舞宴筵。怡悦之感, 妙不可言。如果说此前有识 之士如张九龄、韦玄素、李亨等一再提醒玄宗, 安禄山暗蓄“异志”应早除为佳而被玄宗置若罔 闻以至“有言禄山反者, 上皆缚送”尚情有可原的话, 那么, 当玄宗已闻安史乱讯时,“犹以为7 ~8 Q! o3 ?0 z* S# l0 l 恶禄山者诈为之, 未之信也”则可悲至极, 可笑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