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R、PR及p53基因检测及DNA倍体分析对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意义
ER、PR及p53基因检测及DNA倍体分析对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ER、PR表达和p53基因检测及DNA倍体对结直肠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RBA 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对286例结直肠癌标本分别进行ER、PR表达和p53基因检测及DNA倍体分析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R、PR表达和p53基因检测及DNA倍体分析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均有明显相关,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lt;0.01)。DNA二倍体、p53基因检测和ER、PR的表达水平越强其患者预后越好。结论 结直肠癌ER、PR表达和p53基因检测及DNA倍体分析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
【关键词】 结直肠癌;ER;PR;p53;DNA倍体;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ER),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p53 gene and DNA ploidy analysis to prognostic judg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ER, PR, P53 gene and DNA ploidy were examined by radiobioassay (RBA), immunohistochemistry, flow cytometry in 286 specimens of colorectal cancer. 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ER, PR, P53 gene and DNA ploidy correlated with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Plt;0.01). The higher the expressions of ER, PR, P53 gene and DNA ploidy,the better the prognosis.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ER, PR, P53 gene and DNA ploidy analysis is useful to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rognostis judg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 ER; PR; P53; DNA ploidy; Prognosis
结直肠癌由于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的不同,治疗措施及预后也明显不同。近年来,雌激素受体(estrooen 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oesterone eceptor,PR)的研究在非激素依赖性器官肿瘤已得到拓展。多数学者认为,性激素在某些肿瘤的发生及控制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1]。雌激素可以看作是一种“生长激素”,能使靶器官产生更多的结构蛋白和酶,使细胞增殖和分化。许多作者认为ER、PR的测定结果可视为观察胃肠道肿瘤预后的一个因素,抑癌基因p53(野生型)检测及DNA倍体类型分析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ER、PR表达和p53及DNA倍体的状况,探讨它们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其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标本取自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86例患者。所有标本都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并完成ER、PR、p53及DNA倍体检测。本组286例,男191例,女95例;年龄18~84岁,中位年龄52岁;Dukes A期38例,Dukes B期133例,Dukes C期89例,DukesD期26例;右半结肠癌79例,左半结肠癌52例,直肠癌155例;高分化腺癌87例,中分化腺癌153例,低分化腺癌46例;术后随访246例(86%),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其中3年生存率为65.9%,5年生存率为40.5%,死亡49例(死亡率17.1%,Dukes B期6例,Dukes C期20例,Dukes D期23例),将失访的40例归于死亡组,总死亡率为31.1%。
1.2 方法
1.2.1 标本收集 标本离体后,即对标本进行解剖,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取约1 cm×1 cm×1 cm大小的肿瘤组织,另在距肿瘤约10 cm的部位取约1 cm×1 cm×1 cm的结直肠黏膜组织(病理证实为正常组织),置于-4℃环境下保存,待检测。
1.2.2 试剂 配体:3H-雌二醇,活度3.19 TBq/mmoL,纯度gt;95%,(H-孕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