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的衰亡
唐代的衰亡 唐后期的政治乱象 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黄巢起义 朱温称帝 一 唐后期的政治乱象 1 藩镇割据 2 宦官专权 3 朋党之争 二 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战乱征伐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唐后期征税制度的变化 唐后期征税制度的变化 唐前期的租庸调法及其基础 “两税法” 的产生及其败坏 工商税勃兴 三 黄巢起义 时间:唐僖宗乾符元年(874) 延续十年,曾占领长安,建立政权 唐朝致命一击,此后苟延残喘 23年 公元907年,唐朝亡于黄巢叛将朱温之手 * * 6 懿宗 → 宣宗 → 武宗 → 文宗 ↓ 僖宗 ← 昭宗 ← 哀帝 ↓ 顺宗 ← 宪宗 ← 穆宗 ← 敬宗 ↓ 德宗 → 代宗 → 肃宗 → 玄宗 756-763 763-779 779-805 805 806-820 821-824 825-827 827-840 841-846 846-860 860-874 874-888 889-904 904-907 元和十二年十月,李愬率九千唐兵攻蔡州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愬、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吴〕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曰:“常侍传语!”应者近万人……元济于城上请罪……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资治通鉴》卷二四○ 历史瞬间:李愬雪夜入蔡州 短暂的元和中兴 《资治通鉴》卷二四一 “自广德以来,垂六十年,籓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 元和末年,河北强藩纷纷表示归附朝廷、放弃割据,申报管内户籍,请朝廷置官吏,并纳租税。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刘禹锡《平蔡州》 2 宦官专权 《资治通鉴》卷二六三 “宦官之祸,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 ”。 程元振、鱼朝恩 唐代宗 李辅国 唐肃宗 高力士 唐玄宗 “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的废立。宪宗以后的皇帝中,七帝为宦官所立,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 哀帝 → 昭宗 ↓ 武宗 ← 宣宗 ← 懿宗 ← 僖宗 ↓ 文宗 → 敬宗 → 穆宗 → 宪宗 2 宦官专权 杨复恭致养子守亮书: 吾於荆榛中援立壽王,有如此負心門生天子,既得尊位,乃廢定策國老! 2 宦官专权 原因,基础 1、宦官专兵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设立左、右神策护军中尉,以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分任,统率神策军。自此,宦官掌禁军成为定制。 2、宦官参掌机要 代宗永泰二年(766),设枢密使,由宦官担任。职掌本为在皇帝和宰相之间传递文书,因为接近皇帝,逐渐参预政事。 左右枢密与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合称“四贵”。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唐代宦官之祸”条: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 从中兴到衰亡 宦官专权与党争 3 朋党之争 唐穆宗以后,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朋党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官僚士大夫们因为出身、政见的差别以及个人恩怨的关系,围绕着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历穆、敬、文、武、宣五朝。朋党之争是唐后期政治史上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把唐后期党争严格地分为牛、李二党,是不确切的。 3 朋党之争 范祖禹《唐鉴》卷十: 唐之朋党……皆自小以至大,因私以害公……穆宗以后,权移于下,朝无公政,士无公论,爵赏僭滥,刑罚放纷,士之附会者不入于牛则入于李,不忧国家之不治,而唯恐其党之不进也。与夫三君、八俊厉名节立廉耻以抗权邪者,斯为下矣。何则?汉之党尚风节,故政乱于上而俗清于下,及其亡也,人犹畏义而有不为。唐之党趋势利,势穷利尽而止,故其衰季,士无操行,不足称也。 唐前期的赋役之法:租庸调制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 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 凡丁,岁役二旬。 若不役,则收其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