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 治家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件 岳麓版选修4.pptVIP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 治家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件 岳麓版选修4.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 治家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件 岳麓版选修4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少年天子 1.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 2.在祖母严格管教下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 3.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组织编纂科学书籍、制造或购置科学仪器。 二、平定“三藩”与收复台湾 1.平定“三藩” (1)原因:清初,“三藩”割据势力对国家统一构成了威胁。 (2)措施:1673年,三藩举兵反叛,康熙用剿抚并行的策略,历时八年,取得平定“三藩之乱”的胜利。 2.收复台湾 (1)原因:郑氏政权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抗清,使东南沿海地区政局不稳。 (2)过程:招抚失败后,用武力收复了台湾。 (3)管理: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实施了“展界开海”和轻税政策。 (4)意义 ①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②从此,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康熙帝派兵进入台湾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设立了台湾府,加强了清朝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三、抗击沙俄与中国版图的奠定 1.原因:17世纪中叶,沙俄开始侵扰黑龙江流域,对中国的东北边境构成极大的威胁。 2.过程 (1)康熙亲政后,开始采取“永戍黑龙江”的方法,积极为抗击沙俄侵略做准备。 (2)1685年至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的战争,沉重地打击了俄国军队。 3.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平定噶尔丹叛乱和抗击沙俄侵略分属于不同性质的矛盾,各是什么矛盾? 提示:平定噶尔丹叛乱属于中央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抗击沙俄侵略属于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一、康熙帝收复台湾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材料二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1)材料一中率兵收复台湾的著名人物是谁?当时处在中国哪个王朝统治时期? 提示:郑成功。清朝。 (2)材料二中,郑氏的议和要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合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不能和外国同等对待。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3)根据材料二,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提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的一部分,它和清政府的关系是内政问题;而高丽是一个国家,它和中国的关系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的外交问题。为此康熙帝任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一举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投降,随即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至此,在清朝割据了42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二、评价康熙皇帝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帝王治天下,自由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功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坚固。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材料二 噶尔丹者……自言受达赖封为准噶尔博硕克图汗。……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败窜,慰其部下曰:“此行非我意,乃达赖使言南征大吉,是以深入。” ——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五二五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材料三 大臣惩前败,亦皆言藏地险远,不决进兵议。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川、滇,若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且贼能冲雪缒险而至,何况我军。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于是蒙古汗、王、贝勒、台吉各帅所部兵,或数百、或数千,于五十九年春随大兵扈从达赖喇嘛入藏。诏加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于九月登座……以拉藏旧臣贝子康济鼐掌前藏,台吉颇罗鼎掌后藏。 ——魏源《圣武记》卷五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长城观。 提示:观点:民心的长城比砖石的长城更坚固;长城内外都是中华民族领土的组成部分。 (2)据材料二,指出噶尔丹叛乱与部分西藏势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噶尔丹言论的意图。 提示:关系:噶尔丹叛乱过程中,得到了部分西藏势力的支持。 意图:噶尔丹把叛乱责任全部推到达赖身上,妄图迷惑不明真相的信徒。 (3)对于西藏地区的管理,康熙一改历代的传统做法。据材料三概述其做法的创新之处及历史意义。 提示:创新:向忠诚于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