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影响探究进展.doc

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影响探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影响探究进展

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影响探究进展  【关键词】 微波辐射;雄性生殖系统   微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产业、医疗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益处,但其所产生的微波辐射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存环境中主要的污染源。微波辐射对人类生殖系统的影响,不仅关系着家庭和社会的安宁,也涉及人类未来。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微波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资料   早在1943年,人们已经注意到微波辐射对睾丸的损伤作用,但无足够的证据。后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不同频率、辐射强度的微波辐射均可对雄性生殖系统产生影响。Chia SE等〔1〕对1所不孕不育治疗中心招募的218名不明原因不育男性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微波辐射场职业暴露是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Gracia CR等〔2〕对美国9个医院临床登记的650例男性不育患者和698名正常生育的男性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估计职业暴露水平),发现职业性暴露于射线和终端电视显示器和男性不育患者之间存在关联;王桂珍等〔3〕对368名接触微波作业男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性欲减退的发生率随作业工龄的增长而升高,有明显的时间-反应关系,性功能异常率(包括性欲减退、阳痿、早泄)随日暴露时间延长而升高。Hjollund等〔4〕对环境微波暴露剂量001~1mW/cm2的19名军用雷达操作员进行了精液分析,发现研究组人员精子密度、活动均有异常改变。阎素文等〔5〕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对已婚的424名雷达作业人员(实验组)、204名对照组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实验组性功能减退发生率为238%,对照组为147%,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婚后半年、1年自然受孕率分别为138%,398%,对照组分别为313%,496%。婚后2年、3年后自然受孕率,实验组为304%,125%,对照组为109%,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人员生殖结局及子代性别比例未见异常。表明长期低强度微波辐射对男性性功能有不良影响,导致女性自然受孕时间滞后,但对妊娠结局及子代健康无明显影响。丁晓萍等〔6〕通过对雷达作业人员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精子全自动分析发现,雷达作业人员的精子畸形率随接触雷达电磁波频率、距离、强度、时间和防护屏蔽措施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并显示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其中以大头精子畸形率增高为主,与非雷达操作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长期受微波辐射、屏蔽保护较差的雷达作业人员,精子畸形率增高,但并不影响男性生殖能力。也有调查发现,微波辐射并未对雄性生殖系统产生影响。Sun YL〔7〕等通过对上海2所妇幼保健中心招募的178名受试者,其中91名有计算机暴露史(最近2年每周平均有20h暴露于计算机),87名作为对照组(没有或极少有计算机暴露史)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受试者的暴露及其他的特征资料,精液样本的获取是在精液检查室中由受试者手淫后收集,结果发现,暴露组和对照组的精子参数(精子的容积、精子的活动率、精子的活动力度、精子的密度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与暴露的功率较低,时间较短有关。   2 实验研究资料   21 对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尉春华等〔8〕用功率密度分别为20,40mW/cm2的高功率微波辐照大鼠,于辐照后6h取材,以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发现,光镜下与对照组比较,生精细胞、曲细精管等出现一系列病理性改变,且改变随功率密度增加,照射时间延长而加重。电镜下看见线粒体水肿、内质网扩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分层断裂、精原细胞凋亡增多、线粒体呈空泡化等超微结构的改变,对照组无改变。LokhmatovaSA〔9〕将大鼠暴露于3GHz脉冲电磁辐射120d(功率密度025mW/cm2,2h/d)也发现曲细精管出现一系列病理性改变,120d后仍未恢复。任东青等〔10〕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10mW/cm2的微波(连续辐照6,12,18d,30,60和90min/d)辐照小鼠,观察小鼠体重、睾体比、精子数量和精子畸变率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辐照组(30和90min,连续12d组)小鼠体重较平行对照组(0min组)明显下降(P<005);各辐照组的精子畸形率均较平行对照组明显增加,以60min,连续12d组最为显著(P<005)。Zulkuf AM等〔11〕将大鼠分别暴露于2450MHz连续微波(功率密度为265mW/cm2)13,26,39和52d(1h/d)后,发现附睾精子数的明显减少发生在52d照射组;睾丸及附睾重量、异常精子数的明显改变发生在26,39和52d照射组;照射组均可见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