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病夏治中医理论基础浅谈
冬病夏治中医理论基础浅谈 【摘要】 冬病夏治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该文论述了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并进一步从气机升降理论、四季阴阳理论和体质学说等方面,初步探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冬病夏治; 中医学; 理论 冬病夏治疗法即人体冬季易发、多发、既发、复发等相关病症,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特殊方法施治,从而使冬季将发、要发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 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本文初步探讨该疗法的理论基础,为其临床治疗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 1.1 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阳气不足,具体多为肾、肺、脾胃、鼻、肢体经络等系统的缠绵难愈病症,如咳嗽,哮喘、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僵硬、怕冷、体虚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热”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并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注射、艾灸或内服药物以及埋线、刮痧、拔罐、熏洗、气雾剂吸入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冬病夏治疗法就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使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 1.2 冬病夏治的理论渊源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养生法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其意思是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正如清·张志聪所言:“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宜用寒凉养阴饮食以补阴气。”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中更有具体措施:“春月宜加辛温之药,如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辛温之药,人参、白术、苍术、生姜之类,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四时而养也。” 2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夏季三伏天冬病处于缓解期,此时人体脏腑功能相对稳定,病情亦稳定,但人体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皮肤腠理相对疏松,采取审因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一采用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分别采用补肺固表、健脾化痰、益肾纳气等治法,驱逐寒邪,以消除冬病之夙邪;二重点运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热敷、熏洗等外治方法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1]。 3 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 3.1 从气机升降论冬病夏治中医气机升降出入学说与《易经》的卦象相互为用,《易经》震、离、兑、坎等四卦象则具体演示了春夏秋冬四气的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变化,秋天燥金肃杀之气,至阴肃肃、自天而降,阳气收敛而沉降,如兑卦之象;至冬天,阳气藏于五脏,内实外虚,如坎卦之象,因此冬天易感受寒邪致病,或阳虚之体寒病易加重。此时因阳气藏于五脏,五脏实,冬天治疗,而致实实之戒,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春天人体阳气乘肝木升发、疏泄之势由里出表,如震卦一阳奋起于地下,病情减轻;至夏天阳气实于表,虚于里,如离卦中虚外实之象,此时若误用寒凉,则更伤五脏阳气,犯虚虚之戒,以致冬天病情加重;若此时,以五脏阳气虚之时而采用温补之法,虚既得实,正气不亏即能抗邪,治疗效果较好。 3.2 从四季阴阳论冬病夏治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是四时五气之气。当其“太过”与“不及”皆可成为致病因素,加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气当温,今反为寒;冬令当寒,今反为温。凡此等等,不但植物生长受到气候的影响,而且人体将受其伤害,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根据《内经》天人合一的学说,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一致,即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同时在一年的气候变化中,“冬至”与“夏至”是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点,冬至伊始,阳气渐生,阴气渐衰,经过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到了夏至,阳气的胜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夏至开始,阴气渐旺,阳气日衰经过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到了冬至,阴气的胜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