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应用古诗词 激发学习地理兴趣.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灵活应用古诗词 激发学习地理兴趣

灵活应用古诗词 激发学习地理兴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精炼,琅琅上口,千百年间万口传诵。不仅如此,很多诗词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能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加以利用,就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深入理解教材,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地理知识解诗意,活学妙用,兴趣无穷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更是如此,有时巧借一句趣语,授课会增加几分诙谐;妙用一句诗词,课堂更变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用地理知识巧解语文诗词的意义,不仅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热情极高,课堂会更加深化;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入海的,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讲中国气候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那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习,学生们知道,这里的春风是指夏季风。我国是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国家,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限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又如,同学们也利用地理课上学到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的气温直减率知识,充分理解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一山有四季”诗词中,包含的因海拔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的地理意义。 通过以上的地理教学活动,同学们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巧解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使地理知识正向迁移。学生们既获得了一份地理知识之外的意外收获,又增强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极大兴趣。 二、诗词巧用,贴切生动,教学生花 例如,《黄河的治理》“地上河”部分的教学中,我设计过这样的问题:“请大家识图,试用一句诗词来描述黄河地上河的情景。”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真是:七嘴八舌不停口,妙语如珠说黄河。在众多的描述中,大家最推崇的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本来这句诗,是形容黄河发源地之高,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上。今天用于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描述,既形象生动,又言简意赅。把黄河下游高出地面7米甚至10米的感觉,表达的淋漓尽致,加上黄河“地上河”图片的帮助,学生们想象力的发挥,便对黄河“地上河”的意境,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再者,这句熟悉诗词的运用,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十足,而且学生对黄河下游形成的“地上河”的理解,成为易事。更值一提的是:语文诗词与地理教学的结合形式,成为学生们津津乐道、久久不忘之事。 另外,在《天气及其影响》部分的学习中,我曾经布置过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整理有关描写天气现象的诗词,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加以展示。”待到课上,学生们兴致极高地拿出了收集到的诗词资料,踊跃而自豪地展示,同样收到了满意的教学实效。例如,描写雨的诗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描写风的诗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二月春风似剪刀”、“吹面不寒杨柳风”……描写雪的诗词:“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天气“阴晴”的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描写“霜”的诗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晴”的诗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样,使学生们在极高的学习兴趣中,很快掌握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天气现象,又把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达到了知识间的整合,又促进了二学科的共同提高;同时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巧妙地把学生的学习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堂延伸到网上、图书馆、阅览室,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更培养了学生资料收集、分析整理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