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名及来历1.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家村名及来历1

老家村名的来历】耳熟能详的“五朝元老” 马文升  (2009-06-18 15:20:02) 转载▼ 标签: 文化 我的老家在一个叫马坟村的村落,起名跟明朝历史“五朝元老”马文升颇有渊源。 在禹州市,无论是城市乡村,或者妇孺老幼,只要提起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几乎都耳熟能详,随口讲出几段故事或者传说。人们对马文升的崇敬和赞誉在古城禹州延续了几百年。 明朝距今已过去了那么长时间,马文升始终以传奇式的人物形象活在人们心中。人们为何对他如此眷恋?他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是不是遍布城乡的文化遗迹和故事传说总在构起人们对他的怀恋? 马文升后代马聪林、马延甫等广泛搜集其族人家谱、先祖书稿、文化遗存和事迹材料,并奔走呼吁,倡导端肃公懿德,与海内外马氏宗亲会联系,不断致力于马文升事迹的宣传,着力提高禹州对外的文化影响力。我对此深感佩服,颇受启发,随查阅文献资料,走访旧址遗迹。对马文升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功绩有所了解。马文升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在禹州渡过了美好的青少年读书阶段,考中进士后,出外居官,直至告老还乡,大部分时光都是戎马倥偬,守边戊疆。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他先后辅佐了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居官五十六年,且政绩显著,是明代有名的政治家,至今其家族仍为禹州之名门望族。今天,与马文升生平事迹有关的传说、故事、遗迹、宗庙祠堂在禹州比比皆是,马文升的故事,禹州的老百姓大多都能说上一段。 马文升学识渊博,才学超人。他出生时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民间流传,马天官出生时,天公送红袍,土地爷送粮,两举子把们。马天官从小家境贫寒,临出生时,家中缺粮,其父马荣出门找粮,适逢大雨雷电交加,这时,天上忽然被风吹来一段红绸,其父大喜。当走出门外,一位老者推着粮食,急急赶路,当头碰到马天官的父亲,说今天雨大,就索性把粮食寄放在马家,如果他日不来了,就吃掉算了。慌乱中,马荣赶忙背着粮食回家,家门口站着两位进京赶考的举人,在大门口避雨。这时,家中传出小儿的啼哭声,两举人大惊,说此人必是贵人。又传说钧州知州乘轿下乡巡视,忽遇大雨,知州大人到一门楼避雨,刚好马家生得贵子,知州赶忙向这家主人道贺,说我这五品州官要为你儿子做门官,想必你家儿子一定位列三公。传说和故事也不是空穴来风,是民间百姓对功勋卓著的马天官寄寓了美好的愿望。禹州老西大街城隍庙前的影避墙、仁义巷、禁沟、八士坊、颍河石桥、钧州城内无太岁、无梁庙等都因为马文升的影响,而成为禹州标志性的建筑或事件。 马文升(1426-1510),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禹州市)观耜园村人。马文升自幼聪明好学,为父兄及乡邻所称道。他在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人。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第。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时,马文升勤力自勉,为领台事王文、王翱所礼遇和器重。先后到山西和湖广任职。所到之处,翦暴除奸,震动甚大,有“神君”之称。英宗天顺七年(1463),马文升任福建按察使。当他离开福建时,福建的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马使留来天有眼,冯公不去地无皮”,以表示对他的赞扬和怀念。成化元年(1465),马文升为南京大理寺卿。他一生南征北战,先后平定平凉、固原满四叛乱和蒙古族叛乱,平定了西北一带与朝廷对抗的割据势力,声名大震。他建议朝廷,赈济受灾百姓。他在陕西数年,苦心经营,实现了西北地区的安定。成化十一年(1475)春,马文升为提督甘、凉、宁夏三镇军务。十四年(1478)又进为左侍郎。十九年(1483)再进为左副都御史。这期间辽东多事,马文升先后三次受朝廷派遣巡抚辽东,整饬辽东军务,安抚了辽东一带的女真等少数民族部落。他修城堡,练兵士,利兵甲。特别注意抚恤军民,整肃军纪,从而使百姓安居乐业。马文升在辽东时,因战功受到宦官汪直的妒恨,受到汪直的诬告,遂被宪宗捕下“诏狱”,又被谪戍重庆卫。二十年,汪直败,才再度起用巡抚辽东,极受当地各民族人民的爱戴。二十一年回京,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地。同年冬天,再升为兵部尚书。不久又遭到诬陷,又被降职,调南京任兵部参赞机务。 弘治元年(1488),孝宗即帝位后,拜马文升为左都御史。自此,马文升成为孝宗身边的重臣和近臣,往往不离左右。翌年,马文升为兵部尚书兼提督京营军务,弘治初年,针对赋税徭役日益繁重,百姓痛苦不堪的情况。马文升当面劝谏孝宗,并要求孝宗下旨,严令各部节省开支,不得向老百姓随意索税,立即停止修建各王府,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孝宗予以采纳,受到百姓的拥护。 因马文升久历边事,熟知戎务,被进为兵部尚书兼提督十二团营。此后,累官至吏部尚书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忠心耿耿供事于朝。弘治十四年(1501),马文升任吏部尚书,他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多有建策。十八年,马文升主持吏部考查朝中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