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师-《中国地理》第二十章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第二十章 中国经济地理区划 第一节 中国经济区划的原则 1.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 2.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 3.经济区划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4.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 5.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 经济增长是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也是改变地区资源与环境系统的存量和质量的过程。 必须坚持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区划要坚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又十分不平衡,“老、少、边、穷”地区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水平上还较落后,在经济区划中要把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结合起来,注意增强不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节 中国综合经济区划方案 中国在1949年以后实行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划分了六大经济协作区: 为适应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过许多经济区划方案,具有代表性的有: 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地区三大经济地带,作为决策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宏观地域单元。 按照区域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结构、资源丰富程度及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五大经济地域类型——加工型经济区、加工主导型经济区、资源开发主导型经济区、资源开发加工混合型经济区、特殊类型经济区。 以地区产业专门化系数(区位商,I)将全国划分为五大经济类型区——重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轻加工业为主的加工区、采掘业为主的资源区、原材料加工为主的资源区、资源与加工并举区,以明确的主导产业塑造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基础。 1995年,刘再兴,按照自然资源总丰度、社会经济发育程度、地理连片等指标,将全国划分为六大经济区——东北区、黄河中下游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 (六)“七分法”综合经济区 1992年,徐逢贤等人提出将全国划分为七大流域经济区: 长江流域经济区、黄河流域经济区、西北五省经济联合开发区、珠江二角洲经济发展区、闽南三角地带经济区、东北经济区、澜沧江流域经济区。 (七)“八分法”综合经济区 李善同等把中国大陆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 (八)“十分法”综合经济区 1990年,杨树珍在考虑我国地区差异、人口、民族等因素,中心城市及其经济吸引范 围,以及沿海港口城市、内陆边贸中心在地区经济协作中,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 华北区、华东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 二、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 1.东部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 广东、海南、广西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暂不包括港、澳、台)。 2.中部地带。包括四川(含重庆市)、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新疆九省、自治区。 3.西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九省、 自治区。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的地域范围所变化,广西和内蒙古被划入西部。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从国情出发,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了中国七大经济区的方案。 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座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该区区位优势明显,人才优势突出,且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潜力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东北区地处东北亚开放地带,石油化工、矿冶机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在全国居突出地位。 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面积约33×104km2。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核心区,成为内联中、西部的中国与亚太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起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均较发达的综合经济区。 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面积87.12×104km2。地处中国中部地带中段,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的过渡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