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灌区的形成及其演变-Core.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利灌区的形成及其演变-Core

中国农史(AgriculturalHistoryofChina) 2011.3 “水利灌区”的形成及其演变 ——— 以处州通济堰为中心 林昌丈 (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 通济堰位于浙江丽水市莲都区碧湖盆地的堰头村,是引松荫溪灌溉的中型水利设施。 通济堰灌区的形成 【摘 要】 与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 )南宋时期,建立了堰坝— 干渠— 石函— 叶穴— 斗门— 槩 的主要设施,奠定了通济堰“灌区” 1 成立的基础,逐步形成“三源四十八派”的系统。 (2)元明清,三源的范围不断调整,进一步的开挖添设湖塘堰等设施,通 济堰灌区发生较小系列的变化,“灌区”进入缓慢演变的过程。 诸多“水利灌区”,可能与通济堰“灌区”相类,走过其成立 及扩展、联合或者萎缩的过程。 【关键词】 水利灌区;通济堰;浙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S-09;K207 A 1000-4459(2011)03-0093-10 The Format ion and Transit ion of “Wat er Conser vancy Irrigat ion Ar ea ” ———Case Study based on T ’ung-Ji Weir at Chuzhou LIN Chang-zhang (DeparmentofHistory,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 Abst ract :T’ 松荫溪 cilitywhichconductswaterfromSongyinstream( ’ —main 叶穴 槩 canals—Yecave()—sluicegates—Gai().ThismadethefoundationofT’ 三源 ated“threesources()andforty-eightveins” therincreased.However,theT’ transformation.Lotsofotherirrigationareas,asT’ tion,expansionanddecline. 通济堰 浙南 Key words :irrigationarea;T’ung-Jiweir();southernZhejiangprovince() 在水利史研究中,论及“水利灌区”,一般都述其最盛时的情况,而对其形成及其演变过程,则甚少 揭橥。本文以浙南处州通济堰为个案,梳理自宋以来通济堰“水利灌区”的形成及其联合、扩展的演变 过程,阐释“水利灌区”的意义。 收稿日期 [ ]2011-02-12 作者简介 林昌丈( ),男,厦门大学历史系 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历史地理及乡村社会史。 [ ] 1985- 2010 - 93 - 2011.3 一、何谓“水利灌区”? 大凡一地农田水利,因倚赖于相应的水利设施而形诸一定范围内的灌溉用水区域,是为“水利灌 区”。换言之,某地只有使用共同的水利设施供给的水源灌溉农田,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