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需要用心细读书《阿勒泰角落》.docVIP

一本需要用心细读书《阿勒泰角落》.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本需要用心细读书《阿勒泰角落》

一本需要用心细读书《阿勒泰角落》第一次知道李娟的名字,是在阿勒泰地区闹雪灾时《文汇报》的“?会”刊发了她的一篇散文,编者在篇末附记中申明这是一篇雪灾以前收到的稿件,又特别表达了对作者雪灾中境遇的关注。因为很少见到当今报刊编者对普通作者的真挚关怀,就顺带把那篇散文读了一遍。(说“顺带”,是因为近来虽是散文大热,我其实很少阅读时新散文,总以为太多扭捏作态的无病呻吟,或者是故作高深的平庸说教,不如读些更实在的作品好。)那篇文章的题目已经记不清了,仿佛是写北疆阿勒泰地区牧人的生活风情,文字一无雕琢,自然朴素,透出一种淡淡的暖意,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后来听说上海作协、《文汇报》等单位为李娟召开过研讨会,没看详细报道,不知她与上海有何渊源关系,还想或是上海知青的后代也未可知,现在商业造势的活动多如牛毛,那本书的名字也没记住,好在当前有意思的书不少,就没有再特意找李娟的书来读。 前几天,在北京图书大厦,无意中见到这本《阿勒泰的角落》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没有放在那些热点、畅销柜台),绿色的腰封,用大字写着陈村的一句话,“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的”,又申明李娟是“北疆的普通牧民女子”,一下勾起此前已渐模糊的阅读印象,就动了购买的心。但因同时买的还有心仪已久的叶秀山和聂华苓诸先生的作品,回家后按习惯一本本翻翻书的扉页、后记和目录,再选择性地读一两段文字,好最终确定阅读的顺序。《阿勒泰的角落》并不是第一个被翻看的,但一看就不能罢手,索性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一口气把这本23万字的小书读完了,又选择一些篇章再次阅读,一边读,一边感到莫名的喜悦和温暖。真是好久没有读到过这样真切、这样朴实、这样自然天成的文字了。 闲话少说,还是先当文抄公吧: “我脱了鞋子过河,河水冰冷,踩上河心最大最平的那块石头后,脱下外套使劲搓脚。然后――通常这时都会如此――裹着外套躺下小睡一觉。石头长时间在阳光的照射下已经滚烫了,那烫气把整个身体都烫开了似的,舒服得一动也不想动。但毕竟这是泡在雪水里的石头,不一会儿,身下的烫气就退下去,凉气幽幽升了上来,全身宁静,同时清醒感渐渐涣散…… 当时间过去,河西南岸的树荫慢慢斜扫过来,阴住了身子,就会打着寒战惊醒。这才下水?回河岸穿鞋子回家。” 你看如果不是有多次的亲身经历,不是由衷地热爱这种平实自然的生活,能体验出这种“烫开了似的”感觉吗,能会有“凉气幽幽升了上来”,被树阴“阴住”身子后“打着寒战惊醒”的感受吗? 下面这段描写北疆荒野阳光的文字,也同样令人震撼: “在河边一个人待着,时间长了,就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会说 白花花的日头了,原来它真的是白的!真的,世界只有呈现白的质地时,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极度强烈的宁静。这种强烈,是人的眼睛、耳朵,以及最轻微的碰触都无力承受的。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阳光,只能把人照黑,但这样的太阳,却像是把人往白里照,越照越透明似的,直到你被照得消失了为止……那种阳光,它的炽热在你经验中现实感觉之外的炽热。河水是冰冷的,空气也凉幽幽的,只要是有阴影的地方就有寒气飕飕飕地蹿着……可是,那阳光却在这清凉的整个世界之上,无动于衷地强烈炽热着……更像是幻觉中的炽热。它会让人突然间就不能认识自己了,不能承受自己了。” 这里所描写的炽热阳光与冰冷河水交织在一起的感觉,是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雪山脚下荒漠居民特有的感觉。我有机会去过阿勒泰地区,多少能体会夏日下河水的冰冷,但终究没有机会在烈日下的荒漠或戈壁中独行久驻,缺少对“白花花的日光”的实际感受,然而我相信李娟的叙述,我羡慕她丰富而细腻的情绪体验。 当然,作为一名长于细心观察而又善于思考回味的作者,李娟在阅读大自然、阅读生活时,也有不少颇为深刻的收获,当在她来到河边,感受到人与人的疏离,又觉得河流也正流向消失之处时,她写道: “而我是一个最大的消失处,整个世界在我这里消失,无论我看见了什么,它们都永不复再现了。也就是说,我再也说不出来了,我所能说出来的,绝不是我想说的那些。当我说给别人时,那人从我口里得到的又被加以他自己的想法,成为更加遥远的事物。于是,所谓真实,就在人间拥挤的话语中一点点远去……我说出的每一句话,到头来都封住了我的本意。 真吃力,不说了。 就这样,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光里,身体自由了,想法也就自由了。自由一旦漫开,就无边无际,收不回来了,常常是想到了最后,已经分不清快乐和悲伤。只是自由。只是自由。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死去的,到那时,我会在瞬间失去一切,只但愿到了那时,当一切在瞬间瓦解、烟消云散后,剩下的便全是这种自由了……只是到了那时,我凭借这种自由而进入的地方,是不是仍是此时河边的时光呢?” 作者显然是个受到现代思想洗礼的女子,在这一大段独白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她对现实生活无比热爱,而且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