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校史之窗-上海洋泾中学-浦东教育
浦东学府 从此滥觞
——浦东最早的市立学校洋泾中学
当你第一次走进洋泾中学的时候,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些景物?是校门前的主题雕塑,还是大道旁的古老塔松?是教学楼前绿意盎然的大花园,还是操场边浓阴蔽日的梧桐树?洋泾中学是浦东教育的发源地——浦东学府,从此滥觞……洋泾中学是浦东最早的市立中学(国家开办的中学,相对于私立学校),浦东的公办教育,从洋泾中学发源。
“歇浦一衣带,中外寰瀛通,其左蔚人文,百年学有宗。”已故国务院副总理、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这样称颂故乡浦东。印证着这首诗,74年历史的浦东名校洋泾中学历经风雨沧桑,在浦东人民心目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底蕴深厚,人文渊薮,名师荟萃,桃李芬芳。校门内的喷泉雕塑迎送来宾,蕴意着“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教学楼前的古老塔松巍然屹立,它历风霜雨雪、烽火硝烟,其耿耿丹心,铮铮傲骨展现着学校性格和力量。尤其是悠久的校歌《红日涌东方》,七十年传唱在学子的心房……校门口镌刻的校训“勤劳、淳朴、尊师、守纪”也许在今天显得太朴素了,可是多少年学生们在它的训导下学习、劳动:他们亲手筑起校门前长长的小路,奠定了今日潍坊路的位置和走向;朴实的校训所蕴涵的——谦虚、敦厚、成熟、含蓄、踏实——是几代学子走过人生风雨后所验证的成功真谛,62届高三(5)班的同学们曾用几十年的风雨人生告诉今天的同学:“我们学了一辈子,用了一辈子。”
何处是“洋泾”?
走进洋泾中学的新生,都会想到这么一个问题,洋泾中学并不在洋泾,为何要取“洋泾”的名字?老上海都知道延安东路在百年之前是条古河道洋泾浜,那里就是所谓“洋泾浜英语”的诞生地。浦东新区建平中学附近有个老镇也叫洋泾,并有条洋泾港流过。而70年名校洋泾中学离开它们都很远。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谜——何处才是真正的“洋泾”?
原来,百余年前,外滩洋泾浜的对岸——确实有条连接陆家嘴与洋泾镇的河流——东洋泾,水通潮汐,便利航运,其流域也因而得名“洋泾”,陆家嘴被称为“洋泾之源”。今日寻访古洋泾故道,还能找到古银杏等河流见证,从小住在东洋泾边的老人会告诉你:他们小时候曾在东洋泾里沐衣、游泳,向往于桨声船影。
1927年7月,上海从江苏的版图中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的城市,初生的上海市划为17个区,其中浦东张家浜北,洋泾镇西,黄浦江东,就因古洋泾流经,而按照习惯的叫法命名为洋泾区。东洋泾后来湮没了,“洋泾”地名由一个大区逐渐缩小到今日一个洋泾镇。今天,位于陆家嘴高楼屏围里的洋泾中学校名,已成为见证繁华陆家嘴百年沧桑的唯一地名遗存。
浦东最早的公办中学如何诞生?
1930年,民国政府上海市教育局新开4所公办中学,其中务本女中、吴淞中学、市北中学3所都是由老学校转制而来,1930年10月,在浦东老白渡新创办的浦东最早的市立中学,就因校址地处洋泾区而取名洋泾中学。
洋泾中学是当时浦东地区唯一公办中学。初创时的原址震修小学今已建成菊园居住小区,当时的数学、物理教师都聘请浦东地区知名学者、工程师担任,师资力量强大,校长张载伯曾东渡日本访问。学校第一年学生41名,劳动人民子弟较多,作风淳朴,学校以“当好洋中先锋,为洋中争光”勉励学生,1933年7月,首届初中生毕业,19名学生连续三天渡江前往当时南市清心女中大礼堂参加竞考,结果名列前茅。洋泾中学因此远近闻名。
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日寇的流弹震坍了洋泾中学教学楼,不少学生家庭纷纷逃难离开了浦东,学校在黄浦江两岸几度搬迁,流离失所。抗战胜利后,上海市教育局在浦东重建洋泾中学。1946年1月,经地方人士协助,几经周折,选定俞家庙为临时校舍,并开始招收高一学生,学校名列18所上海市立中学之一。学校还在洋泾镇的宝仁堂开设分校,分校后来独立发展成为浦东又一所名校——建平中学。
俞家古庙与洋泾中学
出校门往西,俞家庙就位于今天的潍坊西路、浦城路口,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地名为志忠里,洋泾中学在这里开学的时候,庙舍破旧不堪,教育当局拨款修理费,当时浦东银行经理满志云及地方各界全力支持募捐,完成修缮工程。1946年夏,学校名列全市十八所市立中学之一,开始招收高一学生。
俞家庙的校舍极其简陋,以竹篱笆作围墙,门前是个臭水塘;当时的教学区主要设在侧院的二层回形楼宇内,和庙堂相隔一墙,有门相通,庙堂的偏殿也有2个班级上课,学生自带板凳上学,庙里还保留着菩萨,主殿内偶有佛门子弟诵经,其声清晰可辨。
俞家庙旧址留下了一棵百年银杏,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当年在这棵银杏树的绿荫下,留下了多少莘莘学子的欢声笑语和琅琅书声。共同的命运,使同学们懂得在当时社会,养家活口已经不容易,能够上中学更是幸运,因此无不发愤学习。是每当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俞家庙的殿堂上、庭院里,银杏树下,到处都是复习功课的同学。在银杏树下的1946到1948年,学校师生员工由393人发展到792人,不少浦西的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