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宫绣在《本草求真》(公元1769年,清乾隆34年)中亦说及探究.doc

黄宫绣在《本草求真》(公元1769年,清乾隆34年)中亦说及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宫绣在《本草求真》(公元1769年,清乾隆34年)中亦说:“阿胶(专入肝,兼入肺肾心)。味甘气平,质润,专入肝经养血。何书又言除风化痰。盖以血因热燥,则风自生。阿胶得阿井纯阴之济水,又得纯黑补阴之驴皮。(宗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用乌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如乌卵乌鸡之类皆然)。气味俱阴,既入肝经养血,复入肾经滋水。水补而热自制,故风自尔不生。(藏器曰,诸胶皆主风,止泄补虚,而驴皮主风为最。)又胶润而不燥,胶性既能润肺,复能趋下降浊,使痰不至上逆耳。至于痔漏肠风,衄血血淋下痢(痢因热成)。暨经枯崩带,胎动痈肿,治克有效,亦是因血枯燥,伏热而成,故能得滋而解。此为血分养血润燥,养肺除热要剂,不似首乌功专入肝,补血祛风,乌须黑发,而于肺经润燥定喘则未及。鹿胶性专温督与冲以益其血,而于肺经清热止嗽则未有,龟胶力补至阴,通达于任,退热除蒸,而于阴中之阳未克有补。 古人云,阿胶养神,人参益气,正谓此也。以黑光带绿,至夏不软者良。削炒成珠,或面炒,蛤粉炒,(去痰)蒲黄炒。(止血)或酒化水化为用。以山药为使,恶大黄。牛胶功与阿胶相似。(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时珍曰,阿胶难得。真牛皮胶亦可权用,其性味皆,宜于虚热。若鹿角胶则性味热补,非虚热者所宜,不可不详辨也。)治能养血祛风,然总不如阿胶养血治风之为最耳。” 【《本草求真》(公元1769年,清乾隆34年)是黄宫绣编著。黄宫绣(约公元1736--1795年),字锦芳,清代江西抚州宜黄人,出身于儒医世家,学识渊博,精通医药。其有感于当时本草书多“理道不明,意义不疏”,况有“补不实指,泻不直论,或以隔一隔二以为附合,反借巧说以为虚喝”的现状,乃力纠时弊,集平素之治验,采百家之精粹,著成《本草求真》十卷,付梓于乾隆己丑年(公元1769年)。该书载药520味,分上下两编,上编对药物的形态、性味、功能、主治以及禁忌,记载甚详,下编分列脏腑病证主药、六淫病证主药和药物总义三部分。该书于药物意义“无不搜剔靡尽,牵引混说,概为删除,俾令真处悉见”,故冠以“求真”之名。】 清·汪昂公元1615~1699年《本草备要》:“甘平。清肺养肝,滋肾益气(肺主气,肾纳气),和血补阴(肝主血,血属阴),除风化痰,润燥定喘,利大、小肠。治虚劳咳嗽,肺痿吐脓,吐血衄血,血淋血痔,肠风下痢(伤暑伏热成痢者,必用之。妊娠血痢尤宜),腰酸骨痛,血痛血枯,经水不调,崩带胎动(或妊娠下血,酒煎服)。痈疽、肿毒及一切风病、泻者忌用(大抵补血与液,为肺、大肠要药)。 寇宗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用乌者,取其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故又治风也。陈自明曰∶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杨士瀛曰∶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按∶阿井乃济水伏流,其性趋下,用搅浊水则清。故治瘀浊及逆上之痰也)。用黑驴皮、阿井水煎成(苏颂曰∶《本经》阿胶亦用牛皮,见二胶可通用。牛皮胶制作不精,故不堪用),以黑光带绿色、夏月不软者真。锉炒成珠,或面炒、蛤粉炒(去痰)、蒲黄炒(止血),酒化、水化,童便和用。得火良。山药为使。畏大黄。” 【本草备要》(公元1694年,清康熙33年),是汪昂编著。本草备要》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本草备要》会告诉我们吃哪些中药来补益五脏,以获致健康。若能于平常时多吃一些安养五脏的中药,则可以提升免疫力,减少疲劳感冒,增进工作效率,并使情绪平稳,身心柔软。汪氏认为古今本草有数百家之多,内容精详者,莫如《本草纲目》:“考究渊博,指示周明”,但是它“卷帙浩繁,卒难究殚…携取为难,备则备矣,而未能要也。”而《明医指掌》中的药性歌,便于“初学之诵习,要则要矣,而未能备也。”再如《本草蒙签》、《本草经疏》也都是当时学医者常读之书,但《本草蒙筌》“文拘对偶,辞太繁,而阙略尚多”。《本草经疏》的药物“未暇详地道,明制治,辨真赝,解处偶有傅会,常品时多芟黜。”这些都是美中不足之处。因此,从诸家本草中取适用者400余味,对每味药说明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而以土产、修治、畏恶附于后,以十剂宣、通、补、泻冠于前。既著其功,亦明其过。使人开卷了然。”并附有药图400余幅,编为4卷。本书既备有常用之药,又突出这些药的使用要点,故订名为《本草备要》。问世之后,颇受初学者之欢迎。】 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汉代张仲景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的启示下,根据温热病易于伤阴的病理变化特点,以及阿胶善于添精补肾的作用,又创制了多种治疗轻重不等的虚风之方。如其在《温病条辨》所载的加减复脉汤,一、二、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等。前4方均是根据张仲景炙甘草汤加减演化而来,其所治症候的轻重表现虽各不相同,但取用阿胶滋阴养液,壳介类潜镇熄风,其意则一。然吴氏治疗虚风之方,又尤以大、小定风珠为长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