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佛教与军事关系探析.docVIP

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佛教与军事关系探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佛教与军事关系探析.doc

  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佛教与军事关系探析   一、敦煌地区的僧人与军队   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僧人与军队的关系在许多出土文献中都有体现,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作用就是僧人为军队在战争中出谋划策,张议潮统治时期的僧人法心和悟真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敦煌文书《住三窟禅师伯沙门法心赞》曰:   禅伯,即谈广之仲父也。本自轩门,久随旌旆。三秋弥猎,陪太保以南征。万里横戈,执刀鋋于瀚海。既平神乌,克复河湟。职业嵩隆,以有悬车之至(志)。数年之后,师乃喟然叹曰樊笼人事,久累沉阿(疴)。侚日趋名,将无所益。遂辞旆戟,南入潢(湟)源。舍俗出家,俄然落发从事随旆兮东征,凌霾霰兮万里扬旌。复河湟之故地,运鹤烈之雄足。美军中之赳赳,实武幕之将星。东收神武(乌),西接二庭。军屯偃月,拔帜柳营。   根据郑炳林先生考证,这篇赞文作于咸通十三年之后,显示出主人公法心和尚跟随张议潮南征北战的故事,当然这是在他未出家之前的辉煌事迹,但是也反映出了敦煌僧人指挥战争甚至冲锋陷阵的趋势。   如果说法心和尚只是一个不太显著的例子,那么和尚悟真与军队的事件就显得特别典型。悟真是吐蕃以及归义军前期敦煌名僧之一,历任灵图寺主、都法师、都僧录、副僧统、都僧统,是晚唐五代历任都僧统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参与了张议潮收复敦煌这一伟大事迹,是敦煌佛教与军事密切联系的一个典型事例,《都僧统唐悟真邈真赞序》曰:   裁诗书而靡俗,缀□简而临机。赞元戎之开化,从辕门而佐时。军功抑选,勇效驱驰。   又《悟真文集》曰:   沙门悟真,自十五出家,二十进具,以师学业,专竟寸阴。年登九夏,便讲经纶,闲孔无余。特蒙前河西节度使故太保随军驱使,长为耳目,修表题书。   所以悟真在归义军幕府中辛勤工作,在他专任释吏期间,仍然在沙州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晚唐五代时期敦煌著名的政治和尚。当然,在政治局势相对混乱的沙州地区,估计沙门悟真在归义军对外战争中长期出谋划策。   敦煌僧人也积极参与镇守边界的事务,在敦煌文献《三界寺僧智德状》这篇文书中有鲜明的体现;   智德忝是僧人,家无伫(贮)积,自恳(垦)自光,以给资粮口承边界,镇守雍归。   这篇文书的主要意思就是僧人智德自愿前往边地雍归,参与戍守事务。郝春文先生认为从吐蕃占领敦煌到北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僧人有服兵役的任务郝先生对敦煌僧人服兵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们也可以从敦煌出土的文献中了解到僧人参军,甚至上阵杀敌这一特殊的表现。背《军籍残卷》是一份归义军前期的军籍名簿,冯培红先生认为这件文书很可能是克复凉州之后,前归义军节度使张仪潮的除阵亡将士之外的残剩军事名单,由于与唐代军队中队的人数相差较远,所以军籍簿上的人名就是在攻克凉州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剩下的人员。在这篇名单中共有75人,其中僧人为十五人,约为百分之十二,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我们不能推断出到底这支部队中的僧人是否参加了收复凉州这次残酷的战役,即便是没有参加,只作为部队的后勤保障人员,这个数量也是惊人的。当然,在如此残酷的战争中,身强力壮的僧人可能也不会仅仅作为参谋或者后勤保障人员,毕竟张仪潮都在这次战争中身先士卒,僧人没有不参加战斗的可能。另外,在伦敦印度事务部馆藏敦煌吐蕃文书《原籍表》,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另一份军籍残卷。该残卷存旗手、射手以及从卒等48名,其中射手21名,在这21名射手中,僧人为10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可见在这一时期,僧人完全充当着军队中战士的角色,冲锋陷阵、上阵杀敌、浴血奋战这些佛教严明禁止的戒条被敦煌僧人完全抛弃,也说明了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佛教世俗化倾向比较严重。   敦煌僧人除了作为幕府参谋,为将领出谋划策,或者直接上阵杀敌之外,也有充当镇兵者或者防御人,《奉教授处分防北门头僧俗名目》载:胜词、灵义、虚悟、弘法、常诠、真诠、董师、富奴等九人为防守敦煌北门头的防人,其中除了富奴之外都是僧人。从这篇文书中我们了解到僧人也可能作为防守者,保卫敦煌地区城池的安全。   除了上述僧人与世俗军队之间的一些联系之外,僧人仍然担任着自己本来的职务,例如为阵亡士兵超度亡灵,每逢将士出征,就为军队施法求福,迎送兵马、军兵。陈大为先生对于敦煌僧人迎送兵马,看望武职官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这些事务都是寺院中僧人的基本职责。当然由于寺院的具体状况具有差别,例如寺院与归义军政权关系的密切程度、寺院本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寺院在敦煌地区寺院群中的地位等,由于各方面的不同,陈大为先生只是将敦煌地区的净土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指出敦煌地区的一些佛教寺院对于归义军政权做出了贡献。   所以在唐五代宋初时期敦煌地区的僧人不仅仅承担着为归义军政权负担兵役的重任,而且许多僧人完全抛弃了佛教戒律中不杀生这个最基本的戒条,上阵杀敌,冲锋陷阵也是他们的职责。而一些高级僧侣也接受归义军政权授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