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

2015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以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C(2070)至公元前5C(476年)。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封建社会:公元前5C(475年)至公19C(1840年)。包括战国时期、秦、西汉和东汉;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前期)。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4)礼乐制度 西周的礼乐制度 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是西周的三大政治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公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础上“制礼作乐”,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从而完整、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维护奴隶制统治的等级名分礼仪制度—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形成和广泛应用于西周时代,并为周以后的各朝各代所沿用信守的一项基本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礼,原本是古人事神祈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在这种仪式上,献祭、颂神、祈福的各项活动都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西周初年,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礼便从单纯的宗教制度转化为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相关的典章制度,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规定贵族在衣 食 住 行 等各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 据《仪礼》记载,周初的礼,内容有十七项,包括士冠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聘礼、朝觐礼、丧礼、祭礼等等。《周礼?春官?大宗伯》则将《仪礼》所载的十七项礼归并为五礼:吉礼,主要是用于祭祀的礼仪;凶礼,主要是用于哀悼死亡、吊恤寇乱、慰问灾祸等等,是处理个人、社会、邻国遭遇的不幸事件的礼仪;宾礼,是上至天子诸侯,下至普通贵族相互往来、迎见宾客,处理日常社交关系的礼仪;军礼,则是军队在日常操练、征伐、出行、凯旋时所用礼仪;嘉礼,则是以婚礼为主,处理各种吉庆事件所用的礼仪。唐代以后,五礼的格局便一直沿用下来。 乐,原本也是一种辅助性的原始宗教仪式,是古人将“颂神娱神”的愿望以舞和乐的形式“送达天听”的手段。周初,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乐逐渐成为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形成的一种颇为完备的舞乐制度。舞乐都有其森严的规定,在祭祀、宴享、朝贺等场合的礼节仪式中,都规定了与之相配合的各种音乐。如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如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大夏》”;祭地示“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诸侯宴使臣时,可用小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可见其等级的森严。 礼乐制度是针对奴隶主贵族制定的,是用来管理奴隶主阶级、调节奴隶主阶级的内部关系的。所以说“礼不下庶人”,礼乐制度和平民以及奴隶是没有关系的。 礼乐制度诞生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火频仍,礼乐制度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被列国纷纷弃之如弊履,史称“礼坏乐崩”。 但另一方面,恰恰就在此时,礼乐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价值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内的各类有识之士的思考和重新认识,基于此,礼乐制度才能在汉初重登政治舞台,并绵延2000多年而不衰。中国因此铸就了礼仪之邦的世界形象。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4)礼乐制度 历史常识:国家的产生 (1)我国古代“国家”这一概念来源于哪一视角? (2)从这一视角来看,西周的“天下”和秦朝的“国家” 各有什么特点? (3)同一时期希腊国家的特点有哪些? 地域。 西周的“天下”: 松散联盟,血缘政治; 秦朝的“国家”: 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有效控制。 城邦,行政选区。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课堂巩固训练 《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必须要服从周王的政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材料中“噩侯反叛伐周”,反映了分封制在走向衰弱;“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的结果有说明了分封制还能维护王权。【答案】A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