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渊明咏贫诗看他固穷安贫思想.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陶渊明咏贫诗看他固穷安贫思想

从陶渊明咏贫诗看他固穷安贫思想摘 要:陶渊明的一生时仕时隐,贫困也因此伴随着他的一生。然而,在贫困的生活当中陶渊明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这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固穷在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他人生道路选择上重要的精神支撑,从他的咏贫诗中我们不难了解到这位伟大诗人在当时的心路历程。 关键字:陶渊明;咏贫诗;固穷安贫;贫士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011—02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者,渊明其尤也。”作为“文学上的雄者”,陶渊明所存在的意义和影响,具有不同于屈原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本文笔者试着分析陶渊明的咏贫诗,来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心路历程,试着了解是什么使得后人频频回首,从陶渊明身上汲取那无穷的精神力量。 一 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诗人面对着“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生活环境,却依然能“晏如也”的坦淡心境及安贫乐道的精神令人折服,之后他的诗文也都给人以冲淡平和之感。 或许有人因此认为陶渊明是一名悠然闲适的隐者,是一名热爱自然的田园诗人。但陶渊明并非生来就是冲淡平和的,他的一生五仕五隐,时时处于仕隐的矛盾之中,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斗争,最终选择归隐田园。 归隐后的陶渊明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自己是这样描述的:“御冬足大布,粗俙以应阳”,这是穿衣方面;“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肌”,这是吃的方面;“蔽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这是住的方面;“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这是最好的出行状态了。这些都可见诗人的生活窘况。更甚者,诗人还曾写道“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短短的二十字,将诗人贫困的生活鲜明地表现出来,在这里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故作清高的文人形象,而是一个饥饿疲惫的诗人形象。 青年时期的陶渊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孕育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远大抱负。那么这样一位有着远大抱负,同时兼具才华而又不乏机会的诗人,为什么没有做官过着富裕的生活,反而选择归隐山林躬耕垄亩,并且因生活穷困而潦倒不堪呢? 二 萧统的《陶渊明传》中记录了他最后一次归隐的过程:“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授去职,赋《归去来》。” 在这里,陶渊明的“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态度至今为人所传颂。但在那个年代,结合诗人自身的情况而言,诗人对督邮的态度却是颇为矛盾的。他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道“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他因家贫而出仕,好不容易谋得一个彭泽令的职位,却因不愿见督邮弃官而去。 在序中,诗人言及辞官的原因是“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但笔者认为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处在那个充满了战乱灾荒的年代,诗人面对着彼此争夺、兵戎相见的世界,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诗人把持住自己的心灵,相信自己耐得住贫困,最终选择归隐田园。莫怪于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然而,面对贫困的生活,诗人并不是至始至终地享受生活安贫乐道的。俗语云:“贫贱夫妻百事哀”,诗人在贫困生活的磨砺下也曾彷徨,也曾犹豫,那么是什么促使诗人在他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上持续前进,他又是从哪里获得精神力量的呢? 三 《论语·卫灵公》中“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是固穷思想。“固穷”的意思是穷而不移,不因为穷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在这里,“穷”不同于“贫”,它指的是无路可走,然而,二者又有相通之处,一个人穷也就容易贫了。《论语·雍也》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安贫思想。固穷安贫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与信念。而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 汤文清曾云:“渊明诗中言本志少,说固穷多。”就诗歌数量而言,涉及“固穷”的占陶诗的三分之一多,其中“《咏贫士》组诗则是诗人在能否将固穷之志坚守到底的矛盾斗争中升华的结晶”。 在《咏贫士七首》这篇组诗当中,诗人空写了荣启期、原宪、黔娄、袁安、阮公、张仲蔚、黄子廉七位古代贫士,他们人格规范及其行为方式都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固穷安贫的贤士。他们缺少的只是物质上的,精神上他们并不贫困。他们不在乎生活上的贫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固守心中的那一份坚持。通过这篇组诗,诗人塑造了七位看似凄凉悲惨确是铮铮傲骨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内在品质和精神理念的赞扬和肯定。笔者认为诗人会写这七位贫士,其目的还在于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自己固守安贫的意志,通过他们来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 只是这时的诗人何以需要这些来支撑自己呢? 《咏贫士》其一曰:“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