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和循环经济的科技问题研究-甘肃科技厅
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专题之5: 甘肃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和循环经济的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组长: 程国栋院士 专题副组长:张志强研究员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参加单位: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国内外背景及现状分析 (1)关于水资源问题 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缺水难民将多达1亿人。 我国水资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2200m3,是世界人均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7000万人口饮水困难。由于缺水,全国工农业每年经济损失十分惨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甘肃省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供需错位。全省水资源分属内陆河、黄河、长江3个流域,有11个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疏勒河、黑河、石羊河3个水系;黄河流域有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和北洛河6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汉江2个水系。全省年径流量大于1亿m3的河流有78条,其中,内陆河流域15条,黄河流域36条,长江流域27条。 根据甘肃省水文局计算果2004):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76.9mm,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2.139亿m3,净地下水资源量7.302亿m3,自产水资源总量为289.441亿m3,入境水资源量287.328亿m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576.769亿m3。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自产水资源量只有1150 m3,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1/2,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只有378 m3,约为全国平均的1/4。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水资源缺口大,甘肃全省实际可以耗用的水资源量不足100亿m3,全省70%以上的城镇供水不足。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直接制约着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水资源安全是甘肃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2)关于生态环境问题 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条件严酷、生态极为脆弱、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主要表现在:植被覆盖率低,草场持续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日益加剧;雪冰资源减少,水资源匮乏,河流水量减少,河道缩短以至断流现象加剧;旱灾、雪灾、沙尘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仍。 2003年底,甘肃有耕地面积340万公顷,耕地中旱地338万公顷,占99.68%;全省第5次森林清查结果显示,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802.72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9.90%;草地1790.42万公顷,占39.4%;水域湿地38.2万公顷;城镇用地112.7万公顷;未利用地1570.5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38.82%。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不高,较差(61.45%)、差(面积占8.06%)一般(27.71%)的面积占绝大部分,生态环境质量良的面积只占2.78%。 近些年来,生态建设已经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1999年3月以来,国家环保局先后批准8个省为生态省建设试点,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生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现状要求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3)关于循环经济问题 循环经济模式是区别于资源-产品-排放的传统经济模式和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的、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空前庞大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cycle)、资源化(reuse)原则,采用全过程处理,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资源化的目的,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实现从排除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通过资源永续利用,最终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企业层面、区域层面和社会层面等个层面。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基础,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和绿色营销体系是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县、市、省建设是区域层面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是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在这些方面,国内外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专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保障水资源安全,是保障人类可持续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