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漕运通志 (明)杨宏、谢纯 撰 ●漕运通志 序 《漕运志》序 《漕运志》乃总运署都督同知杨公之所刻也。公少由指挥使历升今职。当漕政久废, 公受命以来,夙夜祗惧,殚竭心力,兴革利弊,大者奏闻,小者立断。七年之余,漕政大 成。间于暇日,阅前《志》有未备,今例有未载者,手自记录,搜集成书。然犹不敢自 是,乃延瓯宁乡进士谢君纯,博考古今沿革,作为《表》、《略》九卷,以垂后范。其用 心可谓公且溥矣。丁亥秋,北上复命,竣事南还登岸,顾余临别,出所修《漕志》而以序 诿诸。余昔承乏南京兵部,公佐南京后府,往来情好日笃,义难以不文辞。窃惟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郊庙之供军国之需,皆贡之江南,则漕运关于戎、祀固重也。洪惟我朝太宗定 鼎于燕,改北平布政司为京师,国用取给漕运,以文武重臣各一员总理之。一由江入海出 直沽口,屡遭风涛之险;一由江历淮入黄河达阳武,陆运至卫河,每病转输之难。斯二 者,皆非经久计也。厥后工部尚书宋礼奏开会通河,平江伯陈瑄开清江浦,导湖水以达清 口,自是东南之舟由淮入徐,由徐入卫河,直抵通州,脱风涛而省转输,漕运利便,储用 充积。此诚国家万世之利也。 列圣因之,百四十余年中间,水溢则泄之,岸崩则塞之,淤则疏之,浅则导之,随时 酌处,存乎人焉耳。漕河如故,未尝有轻议改作者。逮至武宗末年,北劳边士,南征逆 濠,经年驻跸,糜费不资,差催烦扰,蠧弊百出,漕政大坏,未有甚于此时也。今上继 统,励图新政,国命所关,上廑宸虑,遴选两京大臣素有才望者往莅其事。于时文职则南 京右都御史、今升南京刑部尚书高公友玑,武臣则今之杨公宏。既而又命锦衣卫都指挥佥 事、今升同知张公奎副之,协心毕力,岁额早完,太仓之积,贯朽粟陈。皇上简命得人之 效,不亦彰彰矣乎! 虽然国家所赖以足用者,莫大于漕运得人。官贵久任而屡代于升迁,体重专责而相成 于分理,非一人一时所能独举也。粮征于各省而欲早受监兑者,当无后时也。舟以载粮而 欲坚久,司造者当无惜小费也。军以操舟而欲不逃亡司税者,当无征带货也。河以通运而 水欲深广,司闸与泉湖者,当随时启闭,多方畜导,无惮烦劳也。此皆漕政所资之大者, 责虽有专分,事虽有难易,其效忠于国则一而已。於乎!天下之事,成于同而败于异,举 于畏而废于忽,凡职漕事者,其敬勉之哉! 嘉靖戊子岁二月癸卯,赐进士出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侍经筵兼修国史、 前南京吏部尚书、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东光廖纪书 《漕运通志》叙 书契既作,纪载斯兴。纪载兴则法制昭而典常备,观得失者,得以稽其迹;议变通 者,得以证其言。是故纪载之文不可无也。惟我国家自有漕政,而诸莅事之臣纂要辑略、 揆图陈艺,庶几无遗文哉。然皆一人记一事,一事立一《志》,而《通志》阙如也。嘉靖 戊子春,予董漕于淮,方欲图之,前乎三年,乃总戎杨公希仁、参戎张公文光,业已勒成 矣。自渠与职、与卒、与船、与仓、与数,而为《表》六,自例与议、与文,而为《略 》三,经纬相承,本末互见,洪纤并著,纲挈而目炳如也。予观之,喜曰:“是可以传 矣!”夫志“渠”则会源厮流,排壅捍决,寻水道者弗迷焉。志“职”则因官以系氏,因 氏以考绩,业守明矣。志“卒”则十夫一艘,而数千里悯然抚其穷也。志“船”则形制画 一,而考度之理彰。志“仓”则在内在外,转搬支运,偏可救也。志“数”则率二石而致 一石,不亦艰与!至于法以守经,例以通变,天下之事存乎议,天下之议存乎正,志 “例”、志“议”,法也;文以纪事、以著勋、以述德,志文斯备矣。故曰可以传,抑用 无穷而出有限者,财力是已。是故可征也,不可尽也。漕政,民输其粟赋而不运,军输其 力运而不赋,法至善焉。经国君子,恒欲财与力均节而不尽也,民与卒胥足而不病也。考 于《志》而不能无助云。 嘉靖庚寅季春望日,赐进士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前总督漕运兰溪渔石唐龙撰《漕 运通志》序 漕运,其来尚矣。自秦以降,其法寖备。迨我国家,监于历代累朝损益裁成,地势南 北会通,然后民居而纳贡,兵出而转输,功力相资,上下具足,百五六十年,漕之利用于 斯为盛。夫制而用之谓之法,载而藏之谓之典,典存然后可以观法,可以立事,可以通 变,于是漕、河诸《志》作焉。 岁辛巳,皇上初御极,廷臣佥举今大总戎杨公来提漕事,五载于斯,漕政聿修。暇则 阅诸《志》,而各究其攸趣,然烦简不同,事变日异,若有不能已于言者。于是博采群 书,旁征案牍,原其事之所始,迹其要之所归,观其会通,以约于典常,成手录若干言。 间尝质诸大中丞李公,公寻迁去,兹复质诸今都宪高公、参戎张公,谓不可不统其绪也。 乃属余任其事。余拜而受之,曰:“贤矣哉!数公之役心也。《书》曰‘其尔典常,作之 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