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寿棠《医原》之学术特色述评.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寿棠《医原》之学术特色述评

石寿棠《医原》之学术特色述评摘要:清代名医石寿棠著《医原》一书。在重视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独树一帜,首创“燥湿二气为百病纲领”之观点,在病因、病理、辨证、诊断、治疗以及药性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所创新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医原;中医各家学说;学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6-1329-02 清代名医石寿棠,字芾南,江苏安东人(今江苏省涟水县),世代业医,至寿棠已历七世。石氏自入塾读书时,其父即授以医家言,命与四子书并读,朝而儒,夕而医,历数十寒暑如一日,虽习举子业,未尝或忘,官至孝廉。著有《医原》一书,写成于清咸丰十一年,岁次辛酉,即公元1861年。 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0篇,皆属医论性质。之所以名为《医原》,乃因寿棠针对当时不少医家对医学“昧于本原,而仅逐其末”为憾,遂著书阐析医原,谓“能达其原,而岐伯之奥旨,仲景之秘思,中法西法之妙用,一以贯之矣”。《医原》其立论在乎先识人身内景、脏腑形质、营气卫气、五行生克、百病提纲及手足经络、阴阳表里之义,次及内伤、外感、儿病、女科,标本虚实,无不洞悉原委,深中病机(本书光绪刊本“张序”)。又次则述及药性,有论无方。其对温热病的病因证治,颇有独到见地。石氏之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颇有启迪,旨在探求医学之原,对祖国医学理论颇多阐发,爱其精华,本文就《医原》一书,将石氏的学术理论及具有特色的临床经验,撷要述之。 1 首创“燥湿二气为百病纲领”之观点 石氏燥湿理论的中心思想,即是强调燥湿二气为自然与人体变化的主导之气,认为自然界阴阳二气上下交流变化就是燥湿二气升降相济的过程。由此,认为疾病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推其致病之原,“总不外天地阴阳之气,即不外天地燥湿之气”,并强调燥湿二气为六气之首,“为百病之提纲”,其论病处治,制方遣药,皆以此为基础。 石氏同时认为肺脏为一身之中心,其具体论证方法,则以“人身小天地”的类比来说明,以天之大,包乎地,肺居膈上,象天,而膈膜下三脏六腑,“主之者地气,而之以运行者,实皆天气”,由此证明肺在人身的中心地位。这种观点也为他的阴阳燥湿论提供了依据。他认为,“凡外感燥湿,种种见证,虽各脏腑本气自病,而要皆关乎肺。以肺为群气之宗,天无二气故也”。 在病因病理基础方面,石氏提出燥从寒热之化,热燥为本气、寒燥为化气、燥属阳中之阴等理论,认为燥湿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风居于始者,风因燥湿二气所由动也;寒、暑居乎中者,寒暑因燥、湿二气所由变也;火居乎终者,火又燥、湿二气所由化也”。这就将外感六淫之邪都归结为燥、湿所致。外感燥湿与时令气候有密切关系,“在春为风燥,在夏为暑燥,在秋为凉燥,在冬为寒燥”;“在春为风湿,在夏与初秋为暑湿,在深秋与冬为寒湿”,此为时气主令。又如“久早则燥气胜,干冷干热则燥气亦胜”;“久雨则湿气胜,地气不收,溽暑阴冷,则湿气亦胜”,说明气候反常亦可形成燥湿,此乃非时之感。而内伤燥湿多由机体阴阳气血不和所致。燥湿二气在病变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多兼夹出现。如“燥郁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不能布精而又化燥”等。其分析人微、立论精当,是对燥气病机理论的突出发展。六气化燥病机的提出,实为湿郁化燥病机之滥觞,也是对前人六气化火病机理论的发展。它突破了前人拘执予“秋伤于燥”的认识,丰富了燥气病机的理论。石氏在燥湿互化、六气化燥、以及燥胜则干等病机理论的发挥中,集各家之说而独述己见,皆有精辟的论述。 2 根据燥湿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在辨证方面,石氏重视天人相应之原则,强调人与自然之整体呼应的关系。在卷上首篇“人身一小天地论”中开宗明义论道:“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元处不与天地合”。重视阴阳五行之道。在此两者的基础上,强调湿、燥二气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揭示了燥、湿之邪致病的一般规律,认为,燥胜则干,“干则必缩,干则必硬,干则必动,干则必痿”,燥邪致病,一般具有“缩、硬、动、痿”等特点;湿胜则滥,“滥则必重,滥则必软,滥则必浑浊而不清明”,湿邪致病,一般具有“重、软、浑浊不清”等特点。诊疗时注重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辨别燥湿的不同,对疾病作出基本的判断。石氏对脉诊尤有研究,认为“病有燥湿,脉有刚柔”,“刚脉者,即古所谓弦、紧、动、涩、牢、革诸脉是也,按之有尖滞弹指之象,主阴虚之燥病”;“柔脉者,即古所谓濡、缓、滑、微、细诸脉是也,按之如丝线,湿泥柔软之象,主阳虚之湿病”。 在治疗方面,燥湿有外感、内伤之不同,治疗亦当内外有别,在外感燥湿的治疗中石氏强调以去邪为主,他认为治外感燥湿之邪无他,使邪有出路而已,邪从外来,必从外去,邪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