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秦观[xin].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踏莎行·秦观[xin]

秦观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 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怎忍受, 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 还有,杜鹃的哀啼, 斜阳无声地落去……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 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 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江啊,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 休说眼前地位难, 退后一步自然宽 。 * *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秦少游所写的常是那种最柔婉的、最幽微的一种感受——一种很敏锐的感觉。他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绍圣四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   元祐六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起首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赏析 “楼台”本是崇高远大的形象,而加上了“雾失”二字,则是这种崇高远大的境界已被茫茫的重雾完全淹没;“津渡”本是指引和济渡的出路,却也已在朦朦的月色中完全迷失而不可得。“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使得无限凄迷的意绪笼罩全词;从而引出,那个在陶渊明心中代表着安定自得的桃源乐土似乎怎么也找不到; “楼台,津渡”尤言迷失了的前途; “桃源”喻理想的事物渺不可寻; 该句采用了对偶,比兴,因情造景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词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时绝望悲苦的心情。 “失”、“迷” 二字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烘托了作者无限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桃源望断无寻处”作铺垫。 “断”字 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对前途渺茫的失望痛苦的心情。 连用这三个否定词,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者,屡受现实打击失意的惆怅和对前途迷茫之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赏析 词人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形象的再现了作者遭贬后的孤寂凄清的心境。创造“有我之境”。 “杜鹃声”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春暮,另一是假借其声暗喻“不如归去”。这一意象暗含了归乡之情。 “斜阳暮”不止是说一日之暮,还有春暮的意思,尤其是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 “杜鹃声”、“斜阳暮”二意象表现了人生无限凄凉的况味。营造悲苦气氛,思念家乡。 (两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 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贬谪郴州所望茫茫和居所环境的寂寞凄冷,景中含情,表现了词人苦闷迷惘、所渡无望、孤独寂寞的情怀。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亲友的关切和安慰,使他追忆往昔生活,更痛省今时困苦处境,两相对比,引发思乡怀旧的离愁别绪和理想迷惘的惆怅凄凉。 词人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别出自《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实写友人投寄书信,按理应该是欣喜,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 “砌成此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