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本草易读 清 汪讱庵 序 《本草》一经,撰自炎农。其种三百六十五,以象周天之数。汉末张仲景悉以《本经 》撰方,治疗疾苦,其效如响。此《伤寒》、《金匮》所由称方药之祖也。自唐以降,药 品日增,而性味多未研究,率皆师心自用。沿及宋、元,药益称倍,仍相谬误。即以《本 经》制方,其精无如耳目所及无多,古今名实互异,地土殊产,气味异质,一时难以推 测。故特即诸家增补,择其稍精详者,附诸《本经》,合为一体,兼为稍敛句法,以便诵 读。其土产形状,真赝谬误,悉折衷于李氏《纲目》,如是而已。盖本草之撰,代有其 作,试举其目,兼约其略。陶氏参《别录》而名医仍旧,(萧梁陶弘景增补《名医别录 》。)徐氏增《药对》而雷公悉遵。(北齐徐之才补《雷公药对》。)唐之英公,后增修 乎通明,而详定又赖苏恭;(唐李 撰《英公本草》,长史苏恭重订)。蜀之韩升,重校 证夫新唐,而图说颇详陶、苏。(唐伪翰林韩保升撰《蜀本草》。)黑白异迹,《开宝 》取唐蜀而更订,(宋开宝间,刘翰撰《开宝本草》) 。继踵者,嘉佑之《补注》;(宋嘉佑间,命郎中林亿、禹锡撰《嘉佑补注》)。图 说相谬,《图经》继《补注》而再刊,(宋仁宗命博士苏洵撰《图经本草》)。参效者, 寇氏之《衍义》。(宋医官寇宗 撰《本草衍义》。)他若《千金》之食治,(唐孙思邈 撰《千金食治》)。不遗食物;孟、张之《食疗》,(唐孟诜、张鼎等撰《食疗本草》) 。取法食医。士良明食品之性,(宋南唐医学助教陈士良撰《食性本草》)。专务调养藏 器拾药性之遗,(唐县尉陈藏器撰《本草拾遗》)。不厌僻怪,采百药而收单方,《证类 》复改为《大观》(宋时蜀医唐慎微撰《证类本草》,后改《大观本草》)。分诸药而配 五行,《补遗》推展乎《衍义》。(元末朱丹溪撰《衍义补遗》。)明 炼熬煮之法,雷 公之《炮炙》,(刘宋时雷着《雷公炮炙》)。仅及三百;辨升降浮沉之义,元素之《珍 囊》,(宋时金易州明医张元素着《珍珠囊》),未及编评。东垣祖洁古而成《法象》, (元末元素弟子李杲着《用药法象》)。师程克遵;海藏习明之而着《汤液》,(李杲弟 子王好古着《汤液本草》)。源渊相授。迨至有明,《集要》循古,(王伦着《本草集要 》)。《蒙筌》凿句,(陈嘉谟着《本草蒙筌》)。《发挥》因循,(徐彦纯着《本草发 挥》)。《会编》撮要。(汪机着《本草会编》。)盛矣,李氏《纲目》,(李时珍着 《本草纲目》)。统括诸家,引证百氏,萃玉集锦,指谬独赖此撰之存。第卷帙太繁,不 无滥与,而吴越一家,卒难割分。展如之人,得无登兰台而趑趄也耶。然而诗以约精,笔 随削成。述创非劳,悲悯倍切,所谓先天下而忧其忧也。居闲闲而怀济世之隐者,得毋类 是。于焉,即素日所珍,诠次成编,具陈臆见,以当胪言,聊以备亿兆疾痛之需,成一部 阴骘之书,如是焉耳。 例 一、昔唐慎微撰《证类》,悉收古今验方附入,《纲目》因之增广数倍。第收括太 繁,未经详择,优劣并载,不无包荒。兹于千万方中,加意去取。凡险危峻猛、赝伪邪僻 之品,用之而意有畏难者,并弃如遗。所有精详真实、轻淡简便之剂,试之而效如应响 者,悉收入录。 更于诸家大剂,选其尤切实者,与所带试奇效大小诸方,随附每味之下,则庶几因症 查方,任意驱使,可无畏缩忐虚之虑。 一、医家本草不读,则药性不明;即偶读矣,或旋忘之,虽读如无读,而仍药性不 明;药性不明,于病之寒热虚实虽悉,于药之寒热温凉则昧,且于药之反畏宜忌,更相违 逆。如是欲用药却病,将药与症,两不相符,而欲拯厄拔苦,生死骨肉也,难矣。兹于精 拣各方,附于各药之下,因症用方,按门查寻,一览而知方所在,即一览而知药之性,盖 方之所在,即药性之所在也。 一、用药治病,有轻病立愈,重病悠轻,小症忽大,危症卒死者,峻猛大剂是也;有 小病略瘥,大病少效,轻症不重,重症不危者,轻淡小方是也。盖以峻猛治病,恒治十而 愈六,而四者必损。何者?不有大胜,必有大败也。以轻淡治病,每疗十而愈四,而六者 无恙。何者?纵无大功,亦无大过也。兹于小方,则加倍收之,于大剂,则约略举之。盖 早储此心于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之地。惟其不求有功也,而医家之功量,正无限矣。 一、医家治病,当以常问此心,无所抱愧为主。盖用药如用兵,难保常胜。我朝徐洄 溪,江南宿儒也。其导人以行医之道,惟小心谨慎,择清淡切病之品,俾病势少减,即无 大功,亦不贻害。若欺世徇人,止知求利,乱投重剂,一或有误,无从挽回。病家纵不 知,而此心不能无愧也。愚以为非阅历深者,不能有此确论。兹所附诸方,皆轻淡切病之 品,治病期以缓攻,而效不欲速收。药方与本草,相辅而行,为寿世无穷之利。医家执此 以行,则终身无抱愧之时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2025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docx
- 入党志愿书空白表格_1831893502精品.doc VIP
- 三一汽车起重机STC1000C7-1_产品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图解图示电子版.pdf VIP
- 2025-202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高中语文专题一沁园春长沙学案苏教版.doc VIP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4)》解读-.pptx VIP
- 门式钢架房屋技术规程2002.pdf
- 《2校园的树木我修剪》(教案)人民版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 报价单模板模板.docx VIP
- 意外事故调查表(标准范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