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二1-1

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 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战国 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 汉代 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 隋唐五代 明清 风力水车 立井水车(北方) 高转筒车(南方) 宋元 水转翻车 传说 戽斗 大禹治水 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 关中:井渠法 立井水车是唐代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太平广记》引《启颜录》:“邓玄挺入寺行香,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这种“以木桶相连”的水车是用来提取井水的,故又称为井车。 唐代筒车 戽斗(宋元)(hu dou) 翻 车 复 原 图 人力和水力 风力水车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②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①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 四、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 1、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国家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均田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 ──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2、土地兼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 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赋税: 五、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秦始皇“泰半之赋”) 徭役: 水利、交通、国防、城市、 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 兵役: 征战、戍边、守地 田亩税、人头税、杂税、附加税、临时性的征收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悯农诗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你如何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 该诗反映了农民辛勤耕耘,不怕流汗,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农民生活困苦,没有保障。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征)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1、分散性:小农户个体经营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 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 (2)不利因素: 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沉重; 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 小结: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神农的传说:农业的起源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个体经营 赋役制度 赋税 徭役 兵役 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土地兼并问题) 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 灌溉工具: 立井水车、筒车、戽斗、翻车、 风力水车 随 堂 演 练 1、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D 2、唐代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子授口份田八十亩,死后由政府收回,除非地广人稀的地区,不得过限占田。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当时可能存在着土地国家所有制 B、均田制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平均地权” D、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土地与劳动者分离的问题 C 3、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