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发展脉络及精粹赏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明清文学发展脉络及精粹赏析

元明清文学发展脉络及精粹赏析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古典文学大河之流,历元明清三代汹涌而来。在诗文创作上,虽然总体而言三代已不复有盛唐那种博大宏深的气象,与宋代相比也有所不及。但从内容到样式涌现出全新的色彩变化,这就是以反映平民生活为主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文学创作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语言形式上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文。其丰富优秀的通俗文学及文言作品,或如信笔点染的写意画,或如精雕细琢的工笔画,作家们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种种的物态人情、湖光山色或都市风光,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元明清三代人间画卷。浏览品读这幅画卷,在思想认识、审美欣赏、文化素养上, 都将使我们受益良多。 一、新风劲吹:奇花绽放的元代文学 元代,在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力量和文学自身发展内在动力的综合推动下,一个新的文学样式——元曲诞生了。她虽然对旧有的诗文领域耘获甚少,但丰富多彩而又风姿特立的文学之花——元曲却独领风骚,与唐诗、宋词并驱,作为中华文化的三朵奇葩而秀于世界文学艺术之林。 (一)诗词衰落,佳作寥寥。 几位难得的诗人留下了不俗之作,给一个时代的诗坛闪现了一抹亮色,其代表人物是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和元末诸暨人王冕。 1、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的诗苍凉沉郁、悲壮雄健,多感伤时事之作,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与人民苦难。他的一首《摸鱼儿》词,借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爱情悲歌,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千古传诵。 2、元末诗人王冕则以他画家独具的艺术眼光来审视自然万物,以物抒怀,吟唱出品格高雅,不追世俗的题画诗作,为元代诗坛涂上了一抹难得的光与色。一首题墨梅的短唱可为代表:“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二)千秋元曲,雅俗共赏。 她以诗词的美感元素,配之以音乐旋律,又实之以故事叙述,使传统文学走出“贵族”气十足的殿堂而转向平民,步入更广泛的社会。 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是指元代的戏剧,元散曲是一种长短句歌词,比词更为自由活泼,更富于口语化。元杂剧和散曲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传统汉族大受歧视,大量儒生一时间沉沦在社会最底层,文化人需要抒发感情、寄寓理想志趣,这就为元曲这种通俗文学样式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元曲的产生不仅使元代通俗文学呈现出繁荣的局面,而且对明清白话小说的产生,对文学艺术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对语言表达由文言向白话过渡及白话文地位的确定,都有着长远深刻的影响。 1.奇葩怒放的元戏剧。 以直接再现社会人生为特征的艺术之花——戏剧,经过自宋至元的长期酝酿,终于成熟而绽放。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歌曲、宾白、舞蹈、表演而形成的一种戏剧形式,由地域、唱腔及风格所别,有“杂剧”和“南戏”2种。作品以高度的社会价值,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形式体制,开辟了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根据题材的不同,主要分为社会剧、历史剧、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等四种类型。在形式上,每本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称为“四折 ”,开头有一个序幕,称为“楔子”。如前所诉,元戏剧的作者群是生活在下层的文人,由于元代科举制度基本上没有得到恢复,文人仕进的希望非常渺茫,于是许多有才华的文人转而以戏曲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寄寓心声。元戏剧中雅俗共赏的曲词艺术,与唐诗、宋词和元散曲一起,大大丰富了我国抒情文学的宝库。作品所表现出的独具风貌的叙事艺术和叙事精神,把我国古代叙事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峰。特殊的时代,造就了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杰出的杂剧作家,后世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和王实甫成就尤为突出。 (1)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是元杂剧代表之一,他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皆能,而且极有骨气,在散曲《不伏老》中他描述自己的性格说:“我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他一生创作过六十多部杂剧,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代表作《窦娥冤》写青年女子窦娥被冤枉而致死的命运,揭示当时流氓横行霸道、官吏昏庸贪婪、善良的人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的社会现实。作品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例如,该剧在生与死的冲突中刻画窦娥的孝顺、善良与刚强。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表现窦娥从被卖到守寡的心酸经历只是由蔡婆的交代一提而过,但与人物塑造直接相连的法场受刑却大加渲染,安排了整整一折。其戏剧冲突也是一个接一个,高潮迭起,曲折紧张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