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体会.doc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体会.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体会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系发生于头面及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头面部皮损影响美观,加之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患者求治心切。近年来,笔者针对皮损发生的不同部位采用中医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自拟中药方配合外用西药软膏治疗,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用西药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312例均为门诊确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其中男52例,女108例,年龄14~59岁,平均36.2岁,病程3~18天,平均8天,皮损部位:单发头皮者18例,单发面部者83例,面部及头皮均有皮损者59例;对照组152例,其中男49例,女103例,年龄15~57岁,平均37.1岁,病程3~16天,平均7天,皮损部位:单发头皮者21例,单发面部者80例,面部及头皮均有皮损者41例。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紫草凉血汤,外洗脂洗方,外搽药物头皮外用0.1%哈西奈德溶液,面部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中药方剂组成:①紫草凉血汤:紫草12g、生地30g、丹皮9g、赤芍9g、生石膏30g、淡竹叶6g、黄芩12g、金银花15g、连翘12g、丹参30g,水煎2次,分别取200ml,早晚各服1次,2周为1个疗程。随症加减:以红斑为主者用原方,油腻性鳞屑多、形体肥胖者,多有湿热内蕴,宜加清热利湿之品,如地肤子12g、白藓皮15g、薏苡仁30g、泽泻10g,对形体偏瘦,舌体瘦小而红者,当养阴清热,加玄参15g、麦冬15g;②脂洗方:透骨草30g、明矾10g、苦参15g、苍耳子15g、王不留行15g,水煎2次,分别取1000ml,混合后微温外洗,先把头部皮损处浸入药水中,5min后改用毛巾浸湿药液对折后敷在患处,3min后把毛巾放在药液中轻轻搓洗几下,再敷患处,共10次即可。7剂1个疗程,每日1次。外用西药:头皮外用0.1%哈西奈德溶液(天津市天骄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3次,面部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晚1次,均7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生产)10mg,每天1次, VitB6 10mg,每天3次,2周为1个疗程。外搽药物同治疗组。 2 疗效评定标准和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皮损消退,3月内无复发;显效:皮损消退,3月内复发;无效:皮损消退小于50%。 2.2 结果:治疗组160例,治愈131例(81.9%),显效14例(8.7 %),无效15例(9.4%),总有效率90.6%;对照组152例,治愈108例(71.1%),显效13例(8.6 %),无效31例(20.3%),总有效率79.8%。 3讨论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部位以头皮、面部多见,也可累及耳前、胸背、腋下等,患者多为油性肤质,皮脂腺分泌旺盛,再加上进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甜食等,导致皮脂腺功能亢进,皮脂分泌增加,皮脂腺中的甘油三酯,被毛囊、皮脂腺内的细菌(马拉色菌等)分泌的脂肪酶作用下形成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并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导致脂溢性皮炎的产生。至青春期后随着雄激素水平的升高,皮脂腺肥大多叶,分泌旺盛,皮脂溢出刺激皮肤产生脂溢性皮炎,故发病以20~40岁为多,至老年后症状逐渐减轻。 中医认为其病机为血分蕴热,治疗首当凉血清热,同时应结合体质的偏盛偏衰,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药采用紫草凉血汤,紫草性味苦寒,入肝、心包经,功效凉血活血、清热解毒透疹,长于清理血分之热,生地、赤芍、丹皮、丹参凉血活血,金银花、连翘甘寒轻清之品,使血分之热透出气分而解,生石膏清解肌热,黄芩苦寒清热除湿乃针对胃肠积热病因而设,淡竹叶甘淡性寒,清热利尿,使邪热从小便而出,全方共奏凉血清热除湿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紫草、黄芩、丹皮有抑制马拉色菌的作用[3]。金银花提取物对蛋清所引起的局部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抗炎作用逐步增强,与地塞米松及皮炎平相当[4]。丹参能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又有温和的雌激素活性或具有抗雄性激素样作用。脂洗方中透骨草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的地上部分,《中药志》记载,透骨草入肺、肝经,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解毒化疹。其除湿活血之功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外洗使药力直达病灶局部,民间常单用透骨草一味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效果显著。明矾酸涩寒,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外用可收涩止痒,可使皮脂腺分泌功能减弱,皮脂分泌减少。苦参味苦性寒,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苍耳子祛风止痒,据报道[5]苍耳子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它有明显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王不留行味辛性甘平,通利血脉,能减少头皮屑的产生,全方能减少皮脂分泌,减少头屑、止痒效果显著。 治疗中配合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