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典故――常山-筷子习俗传-三教九流指什.docVIP

中药传说典故――常山-筷子习俗传-三教九流指什.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传说典故――常山-筷子习俗传-三教九流指什

中药传说典故――常山/筷子习俗传/三教九流指什中药传说典故――常山 文/陈书秀 相传从前有座山,名叫常山。山上有座破庙,庙里住着个穷和尚。穷和尚每天下山化缘为生。 有次和尚得了疟疾,身上忽冷忽热,无钱医治,没过几天就瘦得皮包骨头。 有一天,和尚拖着病体下山化缘,他来到一家穷人门前。主人说:“我们也吃不上饭,刚煮了半锅野草根稀粥,谁吃了谁吐。你要是胃口好就吃吧。”和尚早就饿得头晕眼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气吃了两碗。奇怪的是和尚吃了这种野草根子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呕吐。 几天过去了,和尚的疟疾病一直没发作。和尚以为好了,挺高兴。可是,一个月后,他又发病了。和尚想:“上回吃了那种野草根煮的粥,病就不发作了,是不是那种草根能治疟疾呀?”他急忙去找那位施主,见面就问:“我上次在你家吃的那种草根,是在哪儿挖的呀?” “那是我家不懂事的二呆子挖来的,有毒,一吃就吐。” “让二呆子带我去行吗?我有用。” 二呆子是这家的儿子,看着有些傻气。他领着和尚上了山,找到一种开蓝花的野草,这种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上还有锯齿。和尚挖了些回来,在庙里煮着吃了,第二天真没犯病。他又挖了许多,栽在庙前庙后的空地上。和尚一连吃了很多日子,疟疾病就这样除了根。 从此,和尚化缘时遇到疟疾病人,就用这种草根给他医治,治一个好一个。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说:“常山破庙里的和尚会治疟疾。” 一时间,方圆几十里内的人,都跑到破庙来求药。有的人还打听:“治疟疾的药草叫什么名字呀?” 和尚一想,这药草出在常山,就说:“叫它常山吧!” 中医认为,常山味苦、性寒,主治伤寒引起的恶寒发热、温疟发热、鬼毒、胸中痰结、吐逆。 筷子习俗传佳话 筷子虽小,但在我国婚俗、礼俗、食俗中常唱主角。 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麒麟送子。”解放前,常有扬州乡民到上海举着纸扎的麒麟挨户送子讨钱,见妇女吃饭即唱道:“小小牙筷七寸长,一头圆来一头方,少奶奶手里捧筷子,年底快生麒麟?。”有时上海市民中不孕妇女会拔下麒麟头上的数根纸须,缠双筷子藏在枕头下,取“筷子”的谐音,以讨“筷(快)生贵子”的口彩。 山东旧时流传认干亲的习俗。为便于孩子健康成长,婴儿一出世就拜干爹干娘,相传这样宝宝可消灾祛病。认干亲干儿三天之内不能吃自家的过年饺子,要吃只能由义父母送到家中。盛饺子必须用新碗,只有用新筷子吃干娘包的饺子,干儿子才能长得虎头虎脑、健壮无病,这种筷俗至今还在流传。 湘黔雪峰山瑶族定情允婚时,宴请求婚初次登门的新婿,有多双筷子强制性塞入嘴巴的风俗。当岳父母招待送定情礼物的毛脚女婿酒宴后,女方的亲友、恭候多时的姑娘们立即手持竹筷蜂拥而上。有的抱腰、有的扯臂,然后另几个以筷子夹起一块块腊肉、一只只辣椒等,送进未来女婿的陪同后生嘴里。这种奇特的以筷撬嘴的习俗称“喜筷劝菜”。 三教九流指什么 文/王晓梅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者流、道家者流、阴阳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流者,流派也。九流就是九流派学说。 “三教”和“九流”的名称,在汉朝时并不含有贬义。自唐人撰《春秋谷粱序》中,把“九流”“异端”并列后,加之佛教、道教迷信日盛,后人就用“三教九流”来泛指社会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各行各业各式人物,从此含有贬义了。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