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着味蕾,回到旧上海
带着味蕾,回到旧上海
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带初到上海的朋友来南伶酒家吃饭了,这幢虽不再光
鲜却依然优雅矗立的小洋楼,听我阿娘(上海话对奶奶的称呼)说,原是一代名
伶周信芳的故居,后为上海京剧院所用,但从我记事起,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一
直是我最喜欢的餐厅,以至于朝思暮想。思的,想的,不是他家主打的诸如煮干
丝亦或清蒸狮子头之类的淮扬菜,却是地道京味儿的片皮鸭。这看似不合理的存
在,却因为餐厅所在地的京剧院而又显得合情合理。南伶,就是上海味道的缩影,
本帮的和异乡的,本土的和异国的,草根的和精致的,家常的和创意的。各自精
彩,却又时不时相互交融。就像上海这座年轻而又充满韵味的城市一样,兼容并
蓄,海纳百川。
记忆片段一:掼奶油
掼惯奶油——是我对于西点最原始的认知。当时家附近的乳品二厂,也就是后来
的上海图书馆,有个门脸不大,却又对我充满诱惑的咖啡厅。而诱惑我的,就是
那用高脚杯盛着的,看着白如雪,吃着甜如蜜的掼奶油。如今想来,那只不过是
一杯搅打稀奶油,仔细想想,似乎还打过了头。但那味道直到今天,仍是萦绕在
我心头的一种情结。依稀还记得,一次因为表哥的咖啡先上,我误以为今天没有
掼奶油吃,而在店里上演大哭大闹耍无赖的戏码。现如今,从蔡家甜品的金牌拿
破仑蛋糕,到Chaumont 的马卡龙,从日本的YAMAZAKI 到法国的Sunfleur,我
们的选择越来越丰富,西点也越来越忠于原味。但每次经过红宝石面包房或牛奶
棚,我都会特意进去,买上一杯掼奶油,挖大大一勺,塞进嘴里,闭上眼睛,随
着淡淡奶香在嘴里晕开,我确信:这,就是上海的味道。
红宝石面包房
红宝石小方
马卡龙
蔡家甜品金牌拿破伦
记忆片段二:新利查西餐馆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出西餐厅的城市。1860 年(咸丰十年),美商就在外白渡桥
北岸开设了礼查饭店(今天的浦江饭店)。一直到1906 年(光绪三十二年),
九层楼高的汇中饭店(今天的和平饭店南楼)在南京东路外滩建成开业,经营旅
馆、西菜、咖啡茶室、酒吧、舞厅等业务。上海西餐文化的进化史正式拉开帷幕。
而落魄的俄国沙皇后裔们,更是用角钱的罗宋大菜套餐,让西餐迅速在上海风靡
开来。鼎盛时期,法租界的霞飞路,竟有40 多家俄式西餐厅。而聪明的上海人
又将西餐改良,进化成一个有趣的分支——海派西餐。法式红房子、德式的德大、
意式的天鹅阁、美式的上海西餐馆,每一家都是一个传奇,更是一种情怀。现在
的上海,法式有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意式有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日式有空蝉怀石料理,美式有罗斯福牛排,每一家都做到了极致。 而
对于我,广元路上的新利查仍是我心中西餐的一个重要的标杆。罗宋汤、炸猪排、
土豆沙拉、烟熏鲳鱼,这些看似西式的菜肴,配合略有海派风格的口味,加上身
边走来走去说着上海话的服务员,以及那国营老店招牌式的服务,让人感觉很奇
妙,也有人说很奇怪,更有人大呼上当,这哪里是西餐馆!分明是个山寨货!但
我确信,这,就是上海的味道。
德大咖啡餐厅
法式红房子餐厅
罗斯福
记忆片段三:小笼馒头
说到上海的小吃,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城隍庙的南翔馒头店。一年365 天,
天天大排长龙,以致于我数度怀疑,这小笼馒头的好味更多的来自于长时间等待
后的饥饿感。城隍庙吃小笼包,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素质:一是耐心的在餐桌边
等位同时经受住时不时飘来的肉香;二是坐下后必须得在陌生人的注视下从容的
吃完。当然,你可以选择楼上雅座,但却也无法经历这难得的体验。
既然叫南翔馒头店,那顾名思义,这小笼馒头一定源自南翔。在还未通11 号线
的岁月里,老饕们都是坐着北嘉线,从闸北一路颠簸近一个小时,到南翔古漪园,
只为那一笼小笼馒头和一碗蛋皮汤。如果不巧遇到古漪园办花展,那排队的人群
更是像极了世博会时的中国馆,排一个小时,只为那囫囵吞枣的10 分钟。
其实,古漪园的不远处,藏着一个小小的馆子——吾介小笼馆。虽然店名有点东
瀛风,但却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南翔老店。馆子远离日渐商业化的南翔古镇,
静静的藏在一个小巷里。老板似乎也不急于赚钱,下午2 点就店门紧闭,估计搓
小麻将去了。这份难得的闲适的经营之心,很让我心生敬意。其实,守着一家店,
认真做好它,并一代代传下去,这,应该是我们要坚持的上海味道。
南翔馒头店1
南翔馒头店2
南翔小笼包
记忆片段四:淮海中路1483 号401 室灶披间
这不是哪家玩复古噱头私房菜馆的店名。这是我阿娘家的厨房。上海话叫灶披间。
我一直认为,最正宗的本帮菜,应该来自于千千万万这样的灶披间,出自于千千
万万阿娘之手。直到今天,我
文档评论(0)